-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成立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6年11月2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成立
11月16日,“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北京)挂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举行。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司长杜占元、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方荣祥,中科院生物局副局长朱祯等出席了仪式。挂牌仪式由所长薛勇彪主持。
许智宏说,中心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基本囊括了北京地区所有的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工程最优秀单位。大家任重道远,我们要齐心协力一起把工作做好。
危朝安说,中心的研究是现代科技的前沿,是现代农业科技的前沿,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心自成立到挂牌已经有几年了,经过他们的努力,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非常赞成这个平台的建立模式,就是大家共建平台,共享资源。希望各位研究人员能够更多深入到第一线,更多的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以推动我们的农村经济。我们希望广大的科技人员对农业部、对农业发展给予更大的关心和更大的支持。
杜占元对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北京)成立的背景、意义等作了详细的介绍。据悉,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北京)是在转植物基因专项实施过程中,根据科技发展的态势和我国相关领域的迫切需求,通过科技部以及专家评议等程序严格筛选的基础上成立的。该中心的成立,对植物基因的新理论、新方法的创新,对提高我国转基因植物的研究水平,加快我国植物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增强我国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他还表示,科技部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植物基因等方面的研究,大力支持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的工作。
朱祯在贺词中说,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北京)的成立以及国家重大有关项目的实施,给国家植物科学和转基因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相信中心的成立对我们国家生命科学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并表示将对中心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更多的关注。
随后,危朝安、许智宏一同为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牌匾揭幕。
补充阅读:
在国际一流实验室体验科学的奥妙
珀斯湛蓝高远的天空,幽邃深蓝的天鹅河,碧绿如茵的草地,火红绚烂的木棉花,自然美景和美好而充实的时光让我怀念。而最令人留恋的,是在西澳大学实验室忙碌充实的学习过程,以及在homestay独立生活的丰富经历。一个个记忆犹新的画面,在脑海中交织成一幅流动的灿烂画卷,凝结为成长中的绚丽一瞥。它像一粒缀在蓝色丝带上闪射熠熠光辉的宝石,缀在了我幸福一生的开端。
在西澳大学the ARC Center of Excellence实验室进行的一系列探索性的学习尝试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基因生物工程的巨大魅力。
在为期5天的学习中,我完成了“外源基因插入转移”及“实时定量PCR检测”两个实验课题,收获颇丰。
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发挥对大自然奥秘想象的学习的过程。通过和Jasmine、Lois、Chris、Estelle等实验技术人员的交流讨论,我明确了将外源基因启动子DNA插入到Arabidopsis Tnaliana细胞中的实验原理。在导师的耐心指导下,我在短短几天内便独立进行了实验操作,亲手完成了插入实验操作。成功的结果拨开了基因转移技术神秘的面纱,让我推开了尖端科学技术殿堂的大门。通过实践,我初步掌握了基因克隆技术、外源基因定向插入技术以及利用高倍显微镜及DNA表达量数据对插入结果进行有效分析的知识。
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比较思考的过程。我分别选取3组不同的启动子DNA进行插入,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利用excel程序进行数据分析,比较选择出表达效率较高的DNA,从而为进一步实验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个对科学实验经过思考—动手—再思考,进行探索总结,最后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首先利用峰值曲线得到DNA扩增数量,从而推算出植物中的DNA数量,实现了定量的检测需求;再通过对普通PCR、定量PCR以及DNA芯片进行对比,明确下一阶段的实验方向。结果发现在DNA芯片检测之后继续进行定量PCR实验,可以避免定量PCR技术繁杂的缺陷,同时可以得到更加确切的实验数据。这可能有利于转基因生物检测手段发展的简化、快速和准确,使其日趋完善。
这还是一个体验、学习和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过程。实验室严谨的学术氛围、严格的管理制度、充满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积极团结的工作态度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着我。每周一次的学术交流讨论会令我感受到科学的完美气息,受益匪浅。
马歇尔教授深入浅出的演讲使我清晰地感受到他对于科学事业的执着和迷恋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幽默的谈吐、优雅的举止、和善的态度完美地展现了一个科学工作者的人格魅力。这一切使得我们之间消除了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我在与他愉快轻松的交谈中对科学素质的内涵、哲理有了更深刻的领会,感受到科学精神的震撼和魅力。
回顾这段在实验室的工作,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培养了实验技能,更多的是收获了一份对科学的热爱,激发了对前沿科学技术的兴趣,磨砺了坚忍不拔的性格,培养了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会将所学到的一切带回国与导师继续交流探讨,和同学共享;也将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勤奋刻苦,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在科学的瀚海继续探索下去,为生物技术和世界科学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简介:
赵舒萌,女,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生。2004年11月,入选第五期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计划,进入北京食品安全所进行科学研究。2006年3月其科研项目《DNA芯片技术在转基因大豆检测中的应用与探索》在第26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
在西澳大学听到看到和想到的
清晨离开了佩斯。在云海上空,我心里默默地感谢,直到眼下的城市消失。我才发现,他们对我未来的祝福,不仅是一句留言,更是在这十几天里,我所听到,看到,想到的一切。
关于实验
* Cells with Donna
Donna 的实验重点是利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对7种不同生理器官的癌症细胞进行培养,探求哪一种物质最有利于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可以抑制该物质的生成,从而缓解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我两次去她都在配置和更换新的培养液,方法和仪器都与国内相似,不同的是她利用两种不同的压力器倾倒配制好的培养液。她说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杂质和细菌进入培养液。在配制时她先将三种药品倒入不同的小试剂瓶,然后用同一支吸管吸入并滴加。她说因为三种药品最终要混合,这样可以节省一次性吸管。从点滴细微中可看出科学素养。
* Muscle with Tony
Tony 给我讲肌肉的运动原理,指导我和他的学生一起对灰鼠进行下肢肌肉强韧性和应激性的测试。我尽力听、记、理解、提问,了解肌肉工作的基础和研究的核心。他们通过不同的肌肉测试,比对和外界干涉,发现影响人体肌肉性能好坏的重要因素,从而为治愈肌肉老化,肌肉萎缩提供理论依据。Tony的实验是将切除的肌肉纤维固定在恒定人体体温的仪器中,用电流模拟人体神经传导,通过电脑控制实现不同运动的信息传达,从而模拟人体运动使肌肉接收到的信息,观察肌肉纤维的表达方式,通过测量长度变化等手段,对比运动前后肌肉的不同以及正常和萎缩肌肉的不同,得出有意义的实验数据。
后来,Tony 与他的两位客人展开了语速极快极专业的实验讨论,开始的10分钟我一个词都没听懂,我咬咬牙,大脑飞速运转着抓关键词,终于跟上了他们的速度并得到了Tony的认可。
* Lungs with Peter and Lisa
在Prof. Mitchell的实验室,我度过了最快乐也是参与最多的两天。
实验第一天是观察Lisa 杀死小鼠并称取鼠肺的实验。她们用二氧化碳使小鼠窒息而亡,(包括Tony和他的学生用乙醚使小鼠昏迷)。这种方法既保证了肺叶中的血量,使称取的肺重更科学,更准确,还提高了实验速度。我们在国内制作肺叶切片,因为肺很柔软不易于切成薄片制切片,大多用石蜡填充。他们则用一种叫“agarose”的药物。Lisa告诉我,应用这种物质可以保持肺的新鲜,供多次试验使用,若制作切片,就冷冻后再切;若不做切片,将肺叶放在37摄氏度下,agarose就会融化自动流出,又得到一个完整新鲜的肺,供不同实验使用。这些小细节让我惊叹他们对化学试剂的掌控和应用,更佩服他们的智慧。
第二天和Peter 一起从新鲜的猪肺中取出肺动脉,目的是取出后放在一个模拟人体环境的仪器中,即以外界药物刺激,用电脑显微镜观察药物开始作用后不同时间段肺动脉的收缩情况,与此同时绘制出血管直径的变化曲线,得出应用药物的最佳时间。Peter让我自己尝试了从猪肺中取出动脉的手术,还和Allen 一起耐心地给我讲解数据分析过程,使我至今回想起来仍感到温暖。
在西澳大学实验室里我们接触到的研究人员,都把实验当作浩大的工艺品去雕琢。他们绝不急功近利,精心处理每一个细节,用尽心思分析各种将对实验有影响的因素,然后用最单纯的心态一一解决,交出一份厚重极具分量的答卷。获得2005年诺贝尔奖的Barry. Marshall,他的那项实验从1993年就开始了。田昊枢跟我说过:“大家都是怀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准备参赛的,后来又在比赛中被感化了。”我们或许输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作者介绍:
尤杨,女,北京市第八中学学生。2004年11月,入选第五期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计划,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进行科学研究。2006年3月其科研项目《硫化氢对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调节作用的初步研究》在第26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
西澳大学考察报告
作为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生命和物理学院与北京市科协的合作交流活动之一,7月16日~8月2日,北京八中的尤杨同学和北师大二附中的赵舒萌同学分别进入西澳大学的动物研究中心和植物基因研究中心进行学习交流。我代表市科协青少年部一同前往.。
3月24日,在第26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幕式上,西澳大学生命和物理学院修仅治院长宣布设立的特别奖项,资助两名在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生命科学学科的获奖学生前往西澳大学的实验室进行为期两周的科研体验和学习交流。经西澳大学从获奖项目内容、学生实验技能和英语交流能力等方面的严格筛选,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尤杨和赵舒萌将代表北京市150万学生首次进入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在实验室进行为期两周的科研体验和学习交流。
一、学习与交流
7月21日上午,代表团拜访了西澳大学生命和物理学院的修仅治院长以及Jan Kook教授等其他7名教授。修仅治院长欢迎我们,表示会集全院的力量支持这一计划的实施。同期由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的22名学生,正在该学院进行为期5周的学习交流。我们的部分活动与这个短期学习交流计划的活动相一致。学院安排由该计划负责人Matthem先生具体负责北京代表团的工作。
7月28日上午与西澳大学公共科普负责人Nancy Longnecker教授和Jan Kook教授在农村科普教育、科技教师的培养和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进行了洽谈。两位教授介绍了西澳大学在科普方面的工作经验和她们所负责的项目内容。她们建议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十佳科技教师到西澳大学接受系统的科技培训。她们愿意结合自己的课题,为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从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等方面做具体的培训,结合北京农村的具体情况和国际科普教育的惯例,为北京农村青少年科普教育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尤杨同学进入西澳大学的动物研究实验室,这是著名的Mitchell教授领导的动物研究中心,下设若干个独立的实验室。期间她与该中心的几位负责人分别做了关于动物细胞、肌肉和肺的实验。赵舒萌同学进入西澳大学的植物基因中心,主要研究水稻基因的相关实验,并完成了“外源基因插入转移”及“实时定量PCR检测”等实验课题。2005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获奖者巴里·马歇尔教授对她们的研究亲自指导。为使两位同学能够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西澳大学生命和物理学院下属两个实验室专门对本实验室的实验进度进行了调整。
两位同学向修仅治院长交了用英文书写的总结报告。报告的内容涉及到在实验室的工作、学习情况和相关的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等。两位同学扎实的专业知识、实验能力展示出北京青少年的风采,修仅治院长和项目负责人特意为在代表团的告别会为两名同学颁发了由他亲笔签名的结业证书。
因北京市政府与中科院将在2006年9月份举办“诺贝尔论坛”,北京市科协将承办“诺贝尔奖展览”。因此我们另一任务是向西澳州政府诺贝尔奖办公室借用部分关于西澳大学诺贝尔获奖者巴里·马歇尔教授的展品。7月26日,我们向该办公室的负责人Kris Laurie 女士介绍了关于九月份北京举办诺贝尔展览的情况以及诺贝尔论坛的相关情况和北京市建设诺贝尔博物馆的构想。与巴里·马歇尔教授和夫人见了面,希望取得他们的支持。由于该办公室是2005年巴里·马歇尔和另外一位合作者获奖后才成立的,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和欧洲化学学会都向其索要相关的资料,他们能够提供的资料比较有限。他们表示尽可能地为北京市提供相关的资料,并希望保持联系,加强合作。
代表团回国前,该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一本介绍获奖者之一的J. Robin Warren的资料(有亲笔签名)、有两人签名的海报3张,以及一张记录巴里·马歇尔教授成长过程照片的光盘。表示在8月20日前后准备再将一本两人合作写的书,(由于涉及版权,可以选择部分段落翻译制作展板,但是不可以全部整篇翻译),以及部分照片和文字资料邮寄给市科协。
在实验空隙时间,代表团与短期计划的学生一起参观了西澳大学St Catherines’s 学院、Trinity 学院、工程、计算机与数学院等学院和实验室;听取了诺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教授的报告;前往珀斯音乐厅欣赏了西澳大学交响乐团的专场音乐会。音乐会前,与该团的首席小提琴手见面。细致的安排让代表团充分领略珀斯的风情和西澳大学的教学特色。
二、总体印象
珀斯是西澳大利亚州的首府,约有100多万人口。这座城市兼具了大都市的繁华和小城市的安全、干净、友善的特质。气候是典型的地中海型气候,即夏季温暖、干燥,冬天温和、多雨。出访期间恰逢珀斯的冬季,依然是繁花似锦、绿树成荫。
西澳大学建于1911年,是西澳历史最悠久、最具声望的大学。在2005年世界200所名校排名中,西澳大学排名为第80名。大学排名对西澳大学的知名度、科研水平、师资力量、毕业生满意度都给予了五星级的最高评价。
该学校位居于伯斯天鹅河旁,离市区只有5公里,环境绝佳,是澳洲最美丽的校区之一。校内以地中海型建筑物为主,融合了精心的花园设计。校园中经常举办戏剧、电影、舞蹈、音乐会和艺术展览等文化活动,2、3月间的珀斯节更为著名。
学校共有九个学院,分别是生命和物理学院,工程、计算机与数学院,建筑学院,风景绘画与视觉艺术学院,艺术、人文与社会学院,经济与商业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医学与牙医院,自然与农学院等。教学的设备非常现代化而且十分完备。各科系也均有其专业图书馆。学校在研究领域上的杰出表现,不仅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博士班学生,也受到了相关业界热心的捐助支持。
西澳大学校区旁的有六所校园宿舍,可提供给1,000名的学生居住。每位住宿学生都有自己的房间,每个礼拜也都有固定的清洁人员清理居住环境。校园内除了有餐厅和学生服务中心之外,还有电影院、银行、邮局、理发院、旅行社、健身中心等等数不完的设施,整个学校生活就有如社会的缩影。
三、启示与思考
两名同学亲身了解和体验国际一流实验室的科技水平和科研情况,学到了专业知识,培养了实验技能,加深了对科学的热爱,激发了对前沿科学技术的兴趣,磨砺了坚忍不拔的性格,培养了持之以恒的精神。该活动首次实现了北京青少年进入诺奖获得者的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为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的交流,实现首都青少年直接参与国际上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最后,我们有三点建议:
一、出访的学生代表了北京甚至全中国的高中学生。推荐学生一定要严格把关,不但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实验能力、科研能力、英语水平,更要注重学生的品质,对待科研的态度,以及是否具备探索和创新精神。
二、参加交流活动学生的食宿安排在接待家庭(homestay)里,代表团需要自己做饭,这对团员的生活自理能力既是严峻的考验,又是很好的锻炼。建议出访前要了解东道主的风俗习惯,在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特别是礼仪培训。
三、由于与市科协有良好合作关系的西澳大学从中搭建了平台,合作得很顺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因此,保持与所有合作机构的良好关系,加强与热心人士的联系和沟通,就能拓展工作领域,建立良好的合作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