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清华大学成功世界首个多力生物芯片平台系统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6年10月3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中国生物芯片专家程京10月12日在二○○○年国际生物芯片技术大会上宣布:中国最近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一平方厘米大小的多力生物芯片平台系统,利用它可以在指甲大小的芯片上建立缩微实验室,用于医学基础研究、疾病诊断、司法鉴定、食品卫生监督、航天、环保等领域的分析检测。
生物通综合:中国生物芯片专家程京10月12日在二○○○年国际生物芯片技术大会上宣布:中国最近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一平方厘米大小的多力生物芯片平台系统,利用它可以在指甲大小的芯片上建立缩微实验室,用于医学基础研究、疾病诊断、司法鉴定、食品卫生监督、航天、环保等领域的分析检测。
三百多名生物芯片专家对中国科学家上述研究成果惊叹不已。
据清华大学生物芯片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程京教授介绍,多力生物芯片可以产生磁场力、电场力、机械力等多种作用力,同国内外只产生单一作用力的生物芯片相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极大的优势。程京说,如果把只产生单一作用力的生物芯片的运用比作单一兵种作战,那麽,多力生物芯片就是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利用多力生物芯片,配上液晶显示器和键盘等,可以开发出小巧、便携的分析仪器,用于现场分析检测。如果将这种装置用于犯罪现场取样分析,当场显示检测结果,具有方便、及时等优点。现有的取样检测由于样品在运输、储存中可能会因为污染等问题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失误。
程京说,上述成果表明,尽管中国在生物芯片领域起步较晚,与美国、欧洲、日本相比在实际制作实物的能力方面,还有相当差距,但在某些想法和构思方面走到了国际前沿。
中国科学家是从一九九七年才开始对生物芯片有所了解,而国外从八十年代起就开始研制生物芯片。生物芯片是指能对生物分子进行快速并行处理和分析的指甲盖大小的固体薄型器件,制作生物芯片的材料可以是硅、玻璃、塑料、陶瓷等。缩微芯片实验室是生物芯片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它是将传统的生物化学样品制备、生化反应、检测三个步骤集于一体,缩小构成芯片上的实验室系统。
程 京
教授、博士生导师。****计划特聘教授。
简 历:
1983年,上海铁道大学(现同济大学),学士。
1992年,英国史查克莱大学,博士。
现任清华大学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科研领域与方向:
主要从事DNA芯片、蛋白芯片、细胞芯片和芯片缩微实验室的研究开发和在疾病诊断、食品安全检测、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代表性论文:
1. Cheng, J.and Mitchelson, K.R. (1994). “Glycerol enhanced separation of DNA fragments in entangled solution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Analytical Chemistry, 66(23): 4210-4214.
2. Cheng, J.,Shoffner, M.A., Hvichia, G.E., Kricka, L.J. and Wilding, P. (1996). “Chip PCR. II. investigation of different PCR amplification systems in microfabricated silicon-glass chip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2: 380-385.
3. Cheng, J., Sheldon, E.L., Wu, L., Heller, M.J. and O'Connell, J.P. (1998). “Isolation of cultured cervical carcinoma cells mixed with peripheral blood cells on a bioelectronic chip”. Analytical Chemistry,70(11): 2321-2326.
4. Cheng, J., Sheldon, E.L., Wu, L., Uribe, A., Gerrue, L.O., Heller, M.J. and O¢Connell, J.P. (1998). “Preparation and hybridization analysis of DNA/RNA from E. coli on microfabricated bioelectronic chips”. Nature Biotechnology, 16(6): 541-546.
5. Du, H., Lu, Y., Yang, W., Wu, M., Wang, J., Zhao, S., Pan, M. and Cheng, J. (2004). “Preparation of steroid antibodies and parallel detection of multianabolic steroid abuse with conjugated hapten microarry”. Analytical Chemistry, 76: 6166-6171.
6. Du, H., Wu, M., Yang, W., Yuan, G., Sun, Y., Lu, Y., Zhao, S., Du, Q., Wang, F., Yan, S., Pan, M., Lu, Y., Wang, S. and Cheng, J. (2005). “Development of miniaturized competitive immunoassays on a protein chip as a screening tool for drugs”. Clinical Chemistry, 51(2): 368-375.
7. Shao, W., Wei, H., Qiao, J., Zhao, Y., Sun, Y., Zhou, Y. and Cheng, J. (2005). “Parallel profiling of active transcription factors using an oligonucleotide array-based transcription factor assay (OATFA)”.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4(4): 1451-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