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组织工程新技术填补国际空白

【字体: 时间:2006年10月3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据华夏时报消息,北京理工大学已经成功研发直径小于6毫米的“人造血管”,这项技术填补了国际空白,有助于心脏病的治疗。

  

生物通综合:据华夏时报消息,北京理工大学已经成功研发直径小于6毫米的“人造血管”,这项技术填补了国际空白,有助于心脏病的治疗。  

  据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杨荣杰教授介绍,这种抗凝血材料及小口径血管样品采用丝素蛋白为基本原料,直径3-5毫米,经阜外医院的医生在一条狗身上进行实验,观察了一年半,这条狗目前状况良好,未发生血管堵塞。

  据了解,目前全球每年有超过60万人需要进行血管重建手术。其中直径大于6毫米的人造血管已经实现了商品化,而小于6毫米的小口径的血管的制备则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难题。而一旦临床实验成功,这种小口径的人造血管可以用于取代病人缺损的动静脉,或作为动脉阻塞时的分流通道,以及成为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所需要的动静脉移植替代管。届时,这种“人造血管”的成本至少能降低50%,使更多患者能够接受。

 

人物简介:

 

 

杨荣杰

2000年至今: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阻燃材料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1999-2000: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高访学者;1989-1999: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1986-1989: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理学博士;1979-1986:北京工业学院,工学学士、硕士。主要从事高性能固体推进剂、阻燃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等方向的研究。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科技鉴定成果两项:“固体推进剂燃烧过程线扫描测试系统”、“固体推进剂火焰温度分布光谱分析测试系统”;国家、国防发明专利四项;企业合作阻燃材料项目多项,国防科研项目数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一项。国内外已发表论文近百篇,著作《火药燃烧理论》作者之一、《材料大词典》分编委委员、编写研究生教材《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已培养毕业博士7名、硕士18名。指导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名。

俄罗斯《Combustion, Explosion and Shock Waves》编委、《兵工学报》常务编委、《火炸药学报》和《含能材料》编委。总装备部火炸药专业组成员,火药燃烧国防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阻燃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消防协会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人造血管|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