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疫源性病原生态调查仍属空白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6年01月09日
来源:科学时报
72%人类流行的传染病病原来自动物
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往往具有人兽共患特征。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涂长春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甚至主要地区的自然疫源性病原生态调查和重要病原体的遗传变异及其多样性研究仍属空白,因此我们现在还不清楚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中存在何种严重危害我国公共卫生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病原体,它们的病原生态学与遗传变异本底仍是一个谜,更谈不上建立系统全面的疫病预警与监测防治体系。
涂长春说,一些动物病原体天生就有感染人的特性,还有一些动物病原体本身不感染人,但随着人类接触机会的增多,这类病原体适应了人体生存,从而衍化成了人类病原体。有资料表明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疾病多达196种。过去人类流行的传染病病原68%来自动物,而现在这一比例上升到72%。由于人类与自然的不协调发展,新传染病出现的频率明显加快,人的传染病来自动物的比例明显增高。人们现在不得不承认过去5~10年才出现一种新传染病,而现在却1~2年就出现一种新型传染病的现实。
在我国,犬、猫是与人接触最密切的动物,特别是犬在我国狂犬病流行中起决定性作用。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V)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传染病,死亡率几乎100%。但是狂犬病病毒的病原生态学及其遗传变异研究在国内几乎是空白。不了解我国犬、猫和鼠狂犬病病毒的带毒率以及所带狂犬病病毒的基因型和遗传变异,也不清楚我国人狂犬病病毒流行株的遗传背景,更不了解野生动物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种类,因此也就不知道狂犬病病毒是如何在野生动物、家养动物和人之间循环传播的,这一局面直接导致了我国人狂犬病防不胜防的艰难局面。
2002年底,SARS疫情冲击了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其动物传播来源尚未查清;而波及东南亚多国和登陆欧洲的禽流感则成为2005年最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禽流感病毒(AIV)的高度变异和跨宿主感染,已经对我国的畜牧业和人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众所周知,鸟是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它还是许多其他病毒和细菌的媒介动物。我国不仅鸟类资源丰富,而且也是候鸟国际大迁徙的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和目的地。因此必须重视鸟类所带病原体的种类和在我国传播传染病的可能性,严防鸟类传播禽流感、西尼罗河热,结核、炭疽和鹦鹉热等烈性病原体。
涂长春最后表示,正是由于对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原体病原生态学调查与防治技术研究重视不够,SARS的出现、禽流感的大暴发、老传染病的年年流行也就不奇怪了。因此,开展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的病原生态学调查、遗传变异和侦检防研究,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对我国未来防范新传染病的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不提早开展防范于未然的基础研究工作,在下一次新发传染病到来时,人类仍将措手不及。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生物通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