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海归学子演绎“肽”神话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6年01月26日 来源:杭州日报
编辑推荐:
“肽”,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字发何种音都吃不准。海归学子却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演绎着“肽”的神话:50人,1000余万元的销售收入,30%的利润率。
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药港”的杭州中肽生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是留学生创业企业。海归博士用自己的技术与见识默默地建设着“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多肽生产研发基地。
神速孵化欲建一流基地
“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一个氨基酸不能称为肽,也不能合成肽,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两个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称为二肽;三个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称为三肽,以此类推。
“但氨基酸是具备活性的,并不会自愿地相互结合。”中肽生化总经理徐琪说,“我们的工作是将它们相互连接在一起。”
这样解释,同样适合给中肽生化的诞生作注释。
为了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了“生物技术产业园”。以留学生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产业(BT)在开发区已快速成长。进入该园区的项目已经有十几个。其中,中肽生化是最早开工建设的项目之一。据介绍,2001年3月初,杭州市科技代表团来到美国硅谷,走访了美国多肽公司,并与该公司首席运营官李湘博士进行了接触交流。双方达成初步投资意向。中旬,李湘博士派专员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考察,洽谈成立杭州中肽生化有限公司。当年4月下旬,双方签订入驻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协议。
中肽生化成立仅一年多,发展速度却极其神速。作为生物医药孵化器的入驻企业,正常的孵化期一般为3年。中肽生化入驻孵化器至正式投产仅用一年多时间。2003年5月22日,在开发区“新药港”产业园区内,杭州中肽生化有限公司新厂房正式奠基,并一跃成为中国第一流的多肽生产基地。
据介绍,目前中肽生化的主导产品多肽试剂有90%销往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已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投产遇非典试剂受关注
中肽生化投产后,最早开发多肽类药物项目的厂家,主要生产新一代多肽类产品,用于药品试剂、抗体生产和研究。但谁也没有想到,投产不久的中肽生化生产,其生产的“胸腺五肽”会在非典期间被广泛关注和使用。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全球各地的科研机构纷纷投入到这没有硝烟“抗非典”战场,以尽快研究出有效的诊断和防治方法和药物。要检测和研究SARS病毒,需要大量的不同氨基酸序列的多肽试剂,对SARS冠状病毒进行检测和筛选。该任务工作量大,技术要求相当高,时间又紧。而国内在多肽产品的研发与合成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多肽试剂的产业化生产方面,技术力量薄弱;向国外订购,又耗费不起时间和资金。在这样的情况之下,2003年4月20日,北京某著名基因工程研究院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向中肽生化订购了大量用于SARS病毒检测和研究用的多肽试剂。在短短两周的时间内,中肽生化各部门通力合作,放弃“五一”休假,配合生产部门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该订单。在获得研究机构高度赞扬的同时,也为人类攻克SARS病毒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力缘于企业自主创新
中肽生化迅速“孵化”、产品占领国际市场的神速和新产品在国内公共医疗危机期时崭露头角,均缘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事实上,早在中肽生化完成孵化之前,就已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高新科技成果《复合多肽系列药物》,并根据国家、省和杭州市的有关规定,经专家组审查通过,被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为杭州市高新技术成果。企业投产后,自主研发,并申请专利的“高通量医药多肽的合成”项目,经国务院科技部批准,被列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无偿资助项目。据介绍,该多肽合成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填补了国内空白。
中肽生化一直努力紧跟国际市场的步伐,企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开发新产品的过程。据介绍,目前企业已拥有多名资深专业背景的博士、硕士,员工均为大学本科以上,企业中直接从事产品研究开发的技术人员占半数以上。去年初,中肽生化专门从美国聘请具有三十多年丰富多肽研究经验的专家Dr·Chang担任公司技术总监,增强企业在多肽领域内的研究开发实力。
目前,中肽生化已经开发了包括奥曲肽、瑞林、降钙素等系列的产品,生产量可达公斤级,并能大批量提供各种用于多肽药物生产的原料;初步建立容量约5000个多样性特征的组合肽库。
(记者朱聚强通讯员虞付月曾唯潇 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