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民族规模化永生细胞库建成

【字体: 时间:2006年01月24日 来源:新华社

编辑推荐:

  

    新华社昆明1月20日电(王长山 蔡祥荣) 中国规模最大、较为完整的国家级不同民族规模化永生细胞库最近在此间建成。据项目负责人褚嘉祐介绍,这个细胞库已经为国内多家相关单位提供了细胞株和DNA,也将为几百年后研究各民族的基因提供样本。

  褚嘉祐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他说,中国有着丰富的人类遗传资源,56个民族基本都有自己的民族聚居地。这些民族在起源、遗传表型等方面各有特点,中国各民族群体是进行人类遗传多样性研究的丰富材料。

  但让褚嘉祐担忧的是,近年来交通的不断改善和社会的进步,一些民族和群体逐渐与外界通婚并迁徙到别处,这些民族和群体的相对单纯基因组面临消失的危险。“如果不做这些带有特异遗传表型的遗传资源收集和保存的抢救性工作,中华民族将失去保留完整的不同民族群体纯净基因的机会。”

  在位于昆明市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实验室中,工作人员打开液氮冰箱,拉出一排冻存盒。每个冻存盒中排列着10个人份每人十管的冻存细胞管,管上清楚标明细胞供给者的姓名、民族、采集时间。

  记者看到,在零下194度的液氮冰箱中,一名纯正阿昌族男子的细胞样本被完好冻存着。目前,中国不同民族永生细胞库系统地收集了中国42个民族的58个群体的血样标本,建立了包含3119株永生细胞株库和6010余例个体的DNA库,建立了较为成熟和稳定的利用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为永生细胞的技术。

  据介绍,项目组执行严格的采样标准和知情同意的原则,一般是在最边远的地区,调查三代以来都没有与外界通婚的种群,采取先进的分析方法,参照国外标本完全按照国际标准来操作,所以这些样本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代表性。

  科研人员介绍说,对全国的56个民族分地区、分来源地进一步采集有民族代表性样本,采集包括民族支系和有遗传代表性的群体(例如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的汉族,就将包括陕西、山东、四川、广东等省8个群体),完善建立可以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细胞库,建立一系列与疾病、药物敏感性及对疫苗和病毒有特征反应的群体的细胞库,并对其DNA进行抽提,供不同的科研领域使用。

  褚嘉祐说,对于整个中国不同民族永生细胞库来说现在还只是初具规模,到2010年前将建成56个民族的80-100个民族群体(含民族支系和汉族的不同群体)的永生细胞库,并永久性保存,解决中华民族基因组保存问题,供今后永久性研究。在中华民族基因组保存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涉及疾病,特别是不同群体发病率有较大差异的疾病基因研究将可能得到突破。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