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中国开始行动

【字体: 时间:2006年01月20日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编辑推荐:

  

  

 “科学的春天”是诗意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教兴国”是哲学的,而“科技创新”则是一种行动计划。
    新年的第一周刚过,“创新”就一跃成为2006年开宗明义的一个热词。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讲话,讲话标题中就连用了两次“创新”。

    作为新中国成立56年来召开的第四次与科技发展相关的大会、进入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这次大会被寄望能像前几次一样,对中国社会的总体发展产生全面和深远的影响,其重要意义并不仅仅局限在科学技术领域本身。

    创新是必然的选择

    “具体地说,此次大会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而召开的。这个《纲要》从2003年开始着手制定,到2005年底刚刚完成,先后有2000多名各界专家参与研究、讨论,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科技发展规划。”参加全国科技大会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薛澜教授接受本刊采访时介绍说。

    对于此次大会所强调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旨,这位研究科技政策的专家有深切的认同感。他指出,这个战略目标是结合中国现阶段发展所面临的形势而提出来的。这是因为,中国现有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必然造成能源和其他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这种经济发展形式虽然提供了就业的机会,但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国内市场逐渐对外开放,原来低价格、低成本的产业特征没有长久的竞争优势。所以,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这个阶段,要改变这种局面,只能靠技术创新,才能向高附加值产业链靠拢。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曾经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虽然通过技术引进等方式,促进了产业的技术改造,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对外技术依赖的程度较高等问题和矛盾在近年来开始凸现。这种现象如果不能扭转,将使得中国众多企业未来不仅面临发展权问题,还将面临生存权问题。

    实际上,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形成了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在国际上,目前被认为属于“创新型国家”的有20个左右,其中包括美国、日本、芬兰和韩国等。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比如,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获得的三方专利(指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总量的97%。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芬兰、韩国等国家在10至15年的时间内,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他们的经验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薛澜指出,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的决定性因素。面对当今科技、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世界上各主要国家都做出了基本相同的战略选择。因而,走自主创新之路,也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科技创新是行动计划

    胡锦涛在此次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研究员,通过历史上几次全国性的科技大会所提出的重要理论,考察国家发展的宏观脉络:“从呼唤''''''''科学的春天’,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教兴国’,再到目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这一步步的变化,标志着中国发展的基点所发生的转移。”

    他又说,“‘科学的春天’是诗意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教兴国’是哲学的,而‘科技创新’则是一种行动计划。”

    穆荣平指出,自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科技创新的思想在过去一到两年的时间里就逐步清晰起来。以此次大会的召开为重要标志,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而被更为明确地提出来。这一国家战略的确立,也标志着中国在国际上的角色,从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跟随者”,开始向“参与者”“引领者”的方向转变。

    “科技是未来的生产力,而创新是现实的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能够缓解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不融合、不同步的矛盾。” 在穆荣平看来,科学论文是可以共享的知识,而专利技术的数量和类型才是创新能力的标志。

    他给出的数据显示:中国的GDP占世界的5%,科学论文的发表量也占世界的5%,而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在全世界只占2%。

    企业将担当创新的主角

    “中国的一些企业已经具有了巨大的创新潜力,这种潜力要想得到充分发挥,就需要国家为它们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薛澜认为,要想顺利实现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出的,在新世纪的头20年,使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90%的跨国公司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战略的主体内容,80%建立了研发中心,大多数企业至少把销售额的5%投入到研究开发当中。而在中国,2.8万家大中型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超过半数的中央企业科技投入不足主营收入的0.5%,许多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

    另有资料显示,2001年,中国全部国有企业和有一定规模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的总和,还不如一个福特汽车公司当年研究开发经费的一半多。

    穆荣平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尚未形成鼓励企业自主开发的良好环境,在政策导向上还有许多需要切实加以完善的地方。比如,美国政府研发经费的四分之一用于企业,而这个数字目前在中国只有6%~7%。他相信,按照此次全国科技大会的战略部署,今后在资源配置上必将会对企业进行扶持,以支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在涉及财政、税收、人才和产业政策等方面,也将会引导企业朝着创新之路发展。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科技创新|中国|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