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水平大学 加快跨越式发展

【字体: 时间:2006年01月17日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推荐:

  

  

2005年9月8日,贵州大学进入建设“211工程”大学行列,这是贵州省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贵州大学多年来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富民兴黔提供了强劲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十一五”是贵州大学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贵州大学将发扬优良传统,开拓创新,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建设成为真正的高水平大学。

    为了全面、系统地介绍贵州大学近几年来的改革新思路,建设新成就,发展新成果,贵州大学与本报联合推出系列报道栏目“走进‘十一五’,建设新贵大”。今天刊发省委常委、贵州大学党委书记龙超云撰写的开篇之作,从中可窥贵大人开拓创新、抢抓机遇的精神。

    贵州大学前身是1902年创建的贵州大学堂,历经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2004年8月,原贵州大学与原贵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贵州大学。2004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贵州大学;2005年9月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百余年来,贵州大学与时代前进的脉搏一同跳动,在不断超越自己中成长。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创业初期,还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贵州大学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振兴中华、科教兴省、服务地方发展为己任,以兴学育人为根本,学校从小到大、由弱渐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科结构不断优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从这里走向全省和全国各地,如龙永图、叶小文、肖序常、罗冰生等贵大学子,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贵州人民创立和抚育了贵州大学,贵州大学历尽百年沧桑、努力奉献贵州。百年历史中,贵大人明白了这样一个真理:大学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贵州大学的发展是和贵州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贵州大学只有把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与服务贵州跨越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学校的发展空间才能更加广阔,学校才能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十五”期间,贵州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省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上了新的台阶,这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对高等学校的投入,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贵州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3.6%,上升到2005年的12%;高等教育适时调整结构,使贵州大学进入了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这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打下了坚实基础;贵州省“十一五”发展的宏伟蓝图,对贵州跨越式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各级领导、全省人民对贵州大学的关注和厚爱,增强了我们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信心。

    当前,贵州大学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十分难得、非常有利的大环境中。在未来五年贵州跨越式发展的蓝图中,贵州大学的建设将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点,改革开放的新亮点,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点。各级领导社会各方面高度重视贵州大学的发展,原省委书记钱运录同志去年教师节到我校慰问教职工时,充分肯定了学校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刚到任的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及时拍板,解决了贵州大学及高等院校反映迫切的难题;石秀诗省长召开专题办公会,研究了贵州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问题;省委、省政府领导亲临现场办公,解决长期悬而未决的高校周边环境治理问题。这些都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贵州大学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对全省跨越式发展的总体部署。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我校时,对学校各项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我们要正确认识形势,找准差距,明确目标,制定措施,以崭新的精神风貌,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一致,励精图治,全力以赴投入到今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实践中去,不辜负社会各界和全省人民的重托及厚望。

  “十一五”期间是贵州大学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贵州大学在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时,始终围绕建设高水平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主题,认真总结过去,精心谋划未来。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省情校情、理清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战略目标、奋斗方向,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新高度,全面描绘出我校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全面履行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使命和责任。

    发展战略目标是一面旗帜,引导着学校前进的方向。在深入分析高等教育形势和自身发展潜力后,校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通过开展“贵州大学跨越式发展大讨论”,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贵州大学必须坚定地走规模适度、内涵发展、优势和特色取胜之路。即学校要努力强化自身优势、彰显自己特色,充分体现学校发展的继承性、竞争性和创新性;突出学校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和胜出之处。我们要向国内“211”大学和同类大学看齐,确定我们可能追赶的目标。贵州大学必须在“十一五”期间争取某些学科、某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拿到“单项冠军”,今后再逐步拓展到其它学科其它领域,最终增强学校整体综合实力。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在全国“211工程”大学中的排名有所前移,成为西南地区具有鲜明特色、能够强有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水平大学。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有志气,有信心,在“十一五”期间抓紧机遇发展自己。如今,“建设高水平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共识,并且转化为培养创新人才,推进学校全面发展的自觉行动。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突出学校工作重点,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首先,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学校教学与科研及为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2005年,学校博士学位授权点由4个增加到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实现了零的突破;硕士学位授权点由80个增加到13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增加到6个。学校紧紧抓住学科建设,推动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我们坚持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以优势学科为重点,瞄准学科前沿,凝炼一批重点学科,积极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科布局。积极抓好学科群与团队建设,突出特色,集成优势,实现文、理、工、农等多学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注重基础学科、主干学科和公共服务支撑体系的建设。加强职业教育的政策研究和教学工作,加强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管理。

    第二,把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工作放在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努力建设“人才贵大”。加强党管人才工作,重点是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协调服务。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以培育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作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坚实基础。学校拥有一批治学严谨、造诣深厚、成果卓著的老专家老教授,更要有一大批富于创新、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新贵州大学组建以来,既注意吸纳高水平专家和紧缺学科人才,更重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同时拓宽视野,广纳贤才。学校先后出台了《引进人才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着力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学术创新团队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加大引才聚才力度。一年来投入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国内外名校毕业的49名博士、135名硕士来校工作,有力地提升了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学校创新用人机制,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作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拓展了人才资源。选拔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出国留学进修,选派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一年来资助200余名专职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学校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已达到170多人。树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人才观,科学评价人才,把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选拔上来;热情帮助人才,看主流,看大局,不求全责备;主动服务人才,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坚持“以人为本”,凭环境留人、用感情留人、以事业树人,营造人人能成才、人人能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积极创造业绩的大环境,建设一个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人才贵大”。

   第三,进一步完善和创新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监督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建立起权责明确、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管理体系。以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先导,进一步科学设置机构和配置人员,解决好机构过多、职责不清、忙闲不均、人浮于事的问题。按照高效精干原则,进一步推动我校机构改革和编制管理工作。建立学校各级各类人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人才激励机制,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竞争、促进人才合理科学流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定不移推进改革。

    第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加强精品课程建设,遴选教学名师,启动创新项目,提升创新教育水平。学校大力进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出台了《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暂行办法》、《优秀本科生校内转专业实施办法(试行)》等新制度,在全校范围内推行学分制。以学生为本,允许优秀学生转专业,因材施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学校成立了教学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团,坚持教学工作例会制度,讨论和研究教学工作的有关问题。制定了教学工作规程,明确管理职能和责任,使本科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和管理体制度,开展“下评上”、“学评教”、“教评教”等教学质量督查工作,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杜绝教学事故的发生。健全和完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责任,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激励科技创新,服务地方建设。学校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保障,促进科技自主创新,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主动适应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制订了《科技开发及成果推广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优秀科研成果奖励规定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建立了校领导联系专家学者制度,为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团队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选择有特色的重大科学问题或前沿问题开展研究,加大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学校的科研项目数和项目经费近年来持续增长、一大批研究人员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项目研究,得到了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资助,一批中青年研究人员逐渐崭露头角。近5年来,贵州大学共承担科研项目1476项。学校已经和贵州省部分地州市县及大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与留英学者共建了清洁煤科研中心。我们将制订《“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按照“211工程”大学建设和重大课题研究的需要,强化一批特色学科,建立一批科研平台,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建立知识创新机制,使贵州大学成为集聚优秀人才、转化成果显著、与地方发展良性互动的科研基地。进一步发挥贵州大学人才汇集的优势,着力培育和催生新兴产业,使贵大成为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和辐射源;进一步发挥贵州大学知识、技术方面的综合优势,组织联合攻关,鼓励、支持广大教学科研人员面向生产第一线寻找科研课题及合作伙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发挥贵州大学智力和信息资源优势,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为地方输送人才,为企业转化技术成果,为地方政府和社会提供咨询和智力支持,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和“思想库”。

   第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平安贵大和谐校园。新贵大组建一年来,完成了大量征地、拆迁和基建任务。总拆除房屋面积20982平方米;竣工基建项目建筑面积32797平方米,完成投资2803万元;竣工办学基础设施建筑面积42850平方米,完成投资4699万元;开工建设北区体育中心等项目建筑面积79967平方米,总投资11360万元;并启动蔡家关图书馆、体育馆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了实验室建设、校园网的步伐。千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和教学实践基地,见证着贵州大学现代化办学水平的进步。省政府将在“十一五”期间投资金阳新校区建设,以解决学校校区多、管理难度大等诸多困难。学校大力加强党建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校发展改革始终,确保学校政治稳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教育,先后邀请了北大校长许智宏、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牛津大学首席化工专家终身教授崔占峰等国内外名家到校讲学。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举办“人文之光”文化艺术节、“五四”科技文化活动月、中日文化节、体育节等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开通贫困学生“绿色通道”,全校43000多本科生中没有一个因贫困而辍学。每年暑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实际,突出贵大特色。2005年暑期学校组织了“百团万人,服务贵州”主题实践活动,100多支服务团队近万名师生到各地进行科技支农等活动。我校校园和周边社会治安、脏乱差、土地纠纷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理顺后勤管理体系、转变运行机制,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建立多校区管理体制。拓展校外市场,积极探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路子。

   实现“十一五”奋斗目标,必须加强党建工作,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把落实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全过程之中。

    一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自觉地把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突破,一切束缚科学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科学发展的观念、机制、体制、方法等弊端都要坚决进行改革。这就需要我们善于把中央、省委和教育部的要求与学校实际紧结合,善于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把握历史发展的要求和时代前进趋势,使我们的工作更富有时代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校领导班子应以政治家、教育家和管理型专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尊重科学发展,顺应客观规律,不断研究高校发展中的新问题,依靠教职工,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做好群众工作,调动各方面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积极性。

     三是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以处级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能领导科学发展、政治水平高、专业素质好、奉献精神强、工作作风实的中层干部队伍。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对中青年干部的培养力度,形成结构良好的干部队伍梯队。要加强干部管理,重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工作,组织、纪监、审计部门要加大干部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对领导干部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的考核体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成果,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使3000老干部成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力量。

    四是加强宣传工作。要大力宣传贵州大学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艰苦历程,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创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究。充分发挥贵大优势,组织研究力量,围绕先进性建设重大理论课题,特别是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特点、规律和途径,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深化研究,组织力量开展课题攻关,努力多出有分量、有深度、有影响的理论成果,促进贵大党建理论研究工作上水平。

    五是要加强统战工作,充分信任并努力调动学校七个民主党派近800名成员、500多名无党派高级知识分子、出国留学人员、侨属台属台胞的积极性,营造团结和谐、宽松稳定的合作共事环境,形成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合力。

    今天,贵州大学站在“十一五”新的起点上,将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抢抓机遇,奋力拼搏,不懈努力,认真履行高校的神圣职责,努力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做出新的贡献。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