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 莫让名利湮没学术热情

【字体: 时间:2006年01月17日 来源:大公网

编辑推荐:

  

  

【大公网讯】国际数学大师、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1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作题为《数学与中国文学的比较》的演讲,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陈国内科研领域的一些弊病。他说:「对学术成果握有评判权的学者,如果已经追不上世界科研最新潮流,是不是还该让他们担负选拔英才的重任?有的年轻人被选拔上来后,却因追求名利而失去做学问的热情,又怎能跻身世界一流?」

据上海《解放日报》报道,生于1949年的丘成桐,是当今最著名的国际数学大师之一。1983年,他获得素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是迄今唯一获该奖的华人。

在谈及对中国基础数学研究看法时,丘成桐指出,「基础研究一定要一步一步走,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浮躁。」他曾用一个崭新的方法去研究「调和函数」。但开始时,这种方法并未得到学术界的赞赏,直到最近几年,大家才领会其价值。

丘成桐认为,许多有创意的文章,未必能马上得到认同,往往十多年后才见其功;而那些为「流俗所好」的文章,学术寿命不过两三年而已。现在,国内有些二三流学者,因为快速出了二三流的研究成果受到追捧;但他们要跻身世界前沿,缺乏底气。

他说,对学术的浓厚感情,可以使学者对研究对象产生直觉。直觉是宝贵的,有时可以用来证明定理,有时可用来提出新学说。目前国内有些成名的学者,文章甚多,但了无新意,这是对自然界、对数学没有感情的表现。有的为了某个头衔,竟甘愿风尘仆仆四处奔波。

丘成桐认为数学与中国文学似乎相隔甚远,其实两者相通。「和文学艺术一样,数学也有著自己的文采。它表现简洁,寥寥数语,就可表达不同现象的法则,甚至在自然界中发挥作用,这是数学优雅美丽的地方。」

他表示,国内不少学校主要引导学生「考试拿高分」,而不重视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他曾与一些高三数学尖子见面,发现不少学生对数学没有清晰的概念,对定理不甚了了,只是做习题的机器。解题机器难以成为数学大家。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