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人物选登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6年01月1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生物通综合报道:2006年1月9日,对全国的科技工作者来说是别具意义的一天,国家科学技术大会暨2005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胜利召开!此次二十一世纪首次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既是科技成就的盘点,也充分反映了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及政策导向。本次大会预示着中国科技发展的又一春天的到来。在本届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共有314个项目获得五个奖项不同级别的奖励。生物通也对此次会议的获奖科研项目做了系列报道。其中,获得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家二等奖如下所示:
1Z-105-2-01高等植物株型形成的分子基础 李家洋、钱前、王永红、付志明、刘新仿中国科学院;
16Z-104-2-02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机理的研究 赵进才、余济美、沈涛、马万红、陈春城中国科学院;
17Z-104-2-03典型化学污染物环境过程机制及生态效应 徐晓白、王连生、戴树桂、黄玉瑶中国科学院
21Z-105-2-02膜脂/蛋白相互作用:蛋白质在膜脂作用下结构与功能变化 隋森芳、王宏伟、武一、马占芳、吉尚戎教育部
22Z-105-2-03提高作物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根际调控机理研究 张福锁、李晓林、李春俭、申建波、冯固北京市
23Z-105-2-04核糖体失活蛋白与核糖体RNA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刘望夷、张劲松、刘仁水、何文君、凌俊中国科学院
24Z-105-2-05哺乳动物有性和无性生殖的实验胚胎学研究 陈大元、孙青原、李光鹏、李劲松、朱子玉中国科学院
25Z-106-2-01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电生理学研究 陈义汉、徐世杰、黄薇、杨奕清、陈竺教育部
26Z-106-2-02鼻咽癌分子遗传学研究 曾益新、方嬿、邵建永、冯炳健、贾卫华广东省
27Z-106-2-03母亲血浆中胎儿核酸的探索与应用 卢煜明香港特别行政区
28Z-106-2-04肝细胞生成素等人胎肝来源新基因的系列研究 贺福初、张成岗、李勇、陆承荣、张令强北京市
29Z-106-2-05中国不同民族永生细胞库的建立和中华民族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褚嘉佑、徐玖瑾、傅松滨、金力、薛雅丽云南省
植物学专家李家洋院士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高等植物株型形成的分子基础”项目,曾引发了国际科技界的震动。项目在高等植物株型形成的遗传基础及激素作用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所发现和克隆的水稻分蘖控制基因MOC1,是国际上首次在重要作物上发现和克隆的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植物株型形成调控基因,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论文在《自然》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后,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强烈反响。
李家洋 男,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初获安徽农学院学士学位,1984年获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硕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美国康乃尔大学汤普逊植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回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工作。获得1995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7年度中国科学院"****"。目前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及国家转基因植物专项等国家项目。
李家洋博士领导的创新研究组研究方向是高等植物生长发育与代谢的分子遗传学,主要包括高等植物色氨酸与生长素合成途径及其基因表达调控、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信号转导途径、植物株型形成的调控机理、植物碳水化合物与脂类的合成、功能基因大规模鉴定分析,植物逆境应答及植物发育过程中特定信号转导途径与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主要研究内容:
1. 植物激素的作用与分子机理
植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油菜素内酯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激素。通过已经建立起来的植物文库转化法、T-DNA激活标签体系和理化因素诱导突变体及基因芯片分析等技术体系,系统研究水稻与拟南芥等模式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的分子机理,鉴定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组份及其功能。重点探索高等植物株型形成的分子基础、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如分蘖、穗粒数、千粒重、环境胁迫)的作用机理及其与环境胁迫之间的关系。
2. 植物代谢途径与基因表达调控
通过分离鉴定水稻与拟南芥等模式植物的代谢合成途径的突变体,重点研究与品质相关的碳水化合物及脂类的合成与调控,及其受或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生物通记者杨遥综合报道)
相关文章链接:0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人物选登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1. Ya Dai, Huanzhong Wang, Baohua Li, Juan Huang, Xinfang Liu, Yihua Zhou, Zhonglin
Mou, Jiayang Li.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MAP KINASE KINASE7 Causes Deficiency in
Polar Auxin Transport and Leads to Plant Architectural Abnormality in Arabidopsis. Plant
Cell,2005; 10.1105/tpc.105.037846.
2. Li Y, Qian Q, Zhou Y, Yan M, Sun L, Zhang M, Fu Z, Wang Y, Han B, Pang X, Chen M
and Li J (2003) BRITTLE CULM 1, which encodes a COBRA-like protein, affect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ice plants. Plant Cell 15, 2020-2031.
3. Li X, Qian Q, Fu Z, Wang Y, Xiong G, Zeng D, Wang X, Liu X, Teng S, Hiroshi F,
Yuan M, Luo D, Han B, Li J (2003) Control of tillering in rice. Nature 422, 618-621.
4. Zhu J, et al. (2002) Sequence and analysis of rice chromosome 4. Nature 420,316-320.
5. Mou Z, Wang X, Dai Y, Bao F, Han C, Ouyang J, Hu Y, Fu F and Li J (2002) Silencing
of Phosphoethanolamine N-methyltransferase results in temperature-sensitive male
sterility and salt hypersensitivity in Arabidopsis. Plant Cell 14, 2031-2043.
6. He Y and Li J (2001)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triplicate phosphoribosyl anthranilate
isomerase (PAI) isogenes in Arabidopsis tryptophan biosynthetic pathway. Planta 212,
641-647.
7. Hu Y, Bao F and Li J (2000) The promotive effect of brassinosteroids on cell division
involves a distinct CycD3-induction pathway in Arabidopsis. Plant J. 24, 693-701.
8. Ouyang J, Shao X and Li J (2000) Indole-3-glycerol phosphate, a branchpoint of indole-
3-acetic acid biosynthesis from tryptophan biosynthetic pathway in Arabidopsis
thaliana.Plant J. 24, 327-333.
9. Mou Z, He Y, Dai Y, Liu X and Li J (2000) Deficiency in fatty acid synthase leads to
premature cell death and dramatic alterations in plant morphology. Plant Cell 12, 405-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