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最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农业类(下)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6年01月1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生物通整理报道:自1984年起,为了提高我国基础研究水平,由原国家计委牵头,科技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过20余年的发展和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和《关于做好2004年—2008年实验室评估工作的通知》(国科基函[2003]15号)的精神,2006年将对生命科学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分部门实验室进行评估,具体评估工作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承担。生命科学领域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8个,生物通将逐一进行介绍。这里介绍的是13个农业相关的实验室。
7 实验室名称: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张启发
依托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所处地点:武汉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中农业大学,1992年3月开始建设,1994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2001年再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任实验室主任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教授。实验室下设资源创新与育种研究、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三个分室。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覆盖作物学、生物学、园艺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园艺林学学院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研究对象涉及水稻、玉米、油菜、棉花、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和果树、蔬菜等部分园艺作物。
研究方向:围绕农作物遗传改良这一总体目标,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延伸。瞄准学科前沿将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分别从作物的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农作物的遗传行为,为农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和新品种。
8 实验室名称: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康乐
依托单位: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主管部门:中科院
所处地点:北京
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1年3月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而成,1993年10月正式对国内外开放,1995年10月通过国家计委验收,2001年3月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为良好实验室。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昆虫和啮齿类动物为对象,以解决我国重大虫鼠灾害关键科学问题为目标,强调多学科交叉和渗透,从分子、细胞、个体、种群和生态系统各层次,阐明虫鼠害的成灾机理,揭示虫鼠害生态适应与进化机制,研制环境友好的控制技术和方法,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自1995年验收以来,承担包括国家“973”、“863”、“攀登计划”等项目在内的各级课题共153项;发表研究论文588篇,其中SCI源论文72篇,专著15部;被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5项,技术转让11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7项;培养研究生347名。现任实验室主任康乐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王祖望研究员。
主要以昆虫和啮齿类动物为研究对象,整合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遗传学、行为生物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深入探讨生物遗传变异、进化适应及其调节机制,阐明生物扩散、种群演化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化的规律, 评估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发展生态管理的技术与对策。
9 实验室名称: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张承才
依托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所处地点:武汉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中农业大学,是在已故陈华癸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创建的微生物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90年12月农业部批准建设农业微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1996年在全国生命科学类43个国家重点、部门开放实验室评估中排名第八;1999年在农业部组织的85个重点开放实验室评估中名列第二;2001年在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全国56个生命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开放实验室评估中,综合评估成绩为良好;2002年4月被批准为农业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11月被批准为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要在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多样性、遗传和代谢调控、重要基因和功能基因组、生态安全性、工程菌构建与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研究,三个研究方向为:生物固氮与菌植互作、杀虫微生物与链霉菌、动物植物病原微生物防治。现任实验室主任是“****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张承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喻子牛教授。
10 实验室名称: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张天真
依托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所处地点:南京
根据我国作物遗传育种与改良的实际要求和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发掘、利用的现状与趋势,科技部于2001年10月正式批准建设《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8月通过验收。
实验室主要学术方向以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玉米、白菜、萝卜等作物为主要对象,重点开展以下研究内容:(1)作物遗传与基因表达。研究主要农作物及其近缘物种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探明不同物种相似功能基因在结构、组成和调控上的相似性与区别;构建农作物基因组的遗传图谱;在阐明重要农艺性状遗传规律的基础上,定位、克隆和转移控制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基因。(2)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探索优异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保存和利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实现优异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利用染色体工程和基因工程手段,将亲缘植物中染色体、染色体片段及携带的有用基因导入栽培作物,创造优异的新种质。(3)作物育种新方法和新品种选育。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和转基因育种技术研究,建立分子育种技术平台;将生物技术、数量遗传与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建立可行的品系改良方法和群体结构改良策略;培育符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目标性状有重大突破的作物新品种(系)。
11 实验室名称: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武维华
依托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所处地点:北京、杭州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2002年1月经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2003年8月通过验收的。
浙江大学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有植物养分、水分高效利用的生理机制及功能基因研究;养分水分调控根系发生发育分子生理机理,内容包括根系发生发育及构型分布与植物养分水分高效吸收关系的生理及分子基础;水稻的抗逆分子生理及功能基因研究;稻米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及环境调控分子生理;拟南芥耐低磷、低钾、抗盐性状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实验室主要围绕植物响应及适应干旱、高盐、磷钾养分亏缺等逆境胁迫的生理及分子遗传机制等科学问题,瞄准国家在农作物生产中对抗逆、高效作物新品种及适应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在分子、细胞、整体等不同水平上对植物响应及适应干旱、高盐和养分亏缺胁迫的细胞信号转导、抗逆与水分养分高效利用以及作物产量形成等重要农艺性状表达的生理生化和分子遗传机制等进行有重要创新意义的研究。
12 实验室名称: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钱前
依托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
主管部门:农业部
所处地点:杭州
水稻生物学国家实验室以原农业部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为基础、联合浙江大学相关学科进行建设,2003年11月通过建设计划论证,2005年年初正式挂牌。实验室以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大学为依托单位,其中以中国水稻研究所为主建设资源学研究室、发育生物学研究室及分子育种研究室。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致力于与水稻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建成了国内最大的水稻单项作物种质资源库和国内最大的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库;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的水稻分蘖分子机理研究被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应用杂交水稻亲本选配理论和株型塑造理论,育成杂交稻组合“汕优10号”和超级杂交稻组合“协优9308”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实验室联合全国水稻同行,研发的中国超级稻品种及其栽培技术已经被2005年中央1号文件列为重要农业技术成果在全国推广。
13 实验室名称: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文杰
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
主管部门:农业部
所处地点:北京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10月由科技部批复初步立项,在建设计划可行性通过论证并得到科技部批复后将正式进入为期1—2年的建设期。2005年11月28日,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举行。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a 分子营养学研究
b 营养需要与代谢调控
c 饲料安全与生物学效价评定
d 营养与环境
e 营养与免疫
最近禽流感疫情时常见报,禽流感疫情通报、处理都属于农业部管,中国有哪些科研单位从事禽流感研究呢?可以在文章国内禽流感研究下篇高水平论文在何方?中有所了解。最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农业类(上)
(生物通编辑:朱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