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率先育成超级杂交糅稻和杂交巨胚稻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5年09月16日
来源:科学时报
本报福州9月12日讯(记者杨钊良)当人们还在为近年问世的超级杂交稻额手称庆之际,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以其特有的创新技术路线和方法,把我国应用面积达70%以上的杂交稻包括部分超级稻改造成“杂交糅稻”和“超级杂交糅稻”,同时创造和发现了籼型巨胚种质材料,并育成巨胚杂交稻。9月11日,在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会上,来自国内杂交水稻界和核农业应用领域的著名专家认为:有关糅稻和巨胚稻的两项成果均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糅米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粮和一些民族的主食,也是副食品生产的主要原料。近年来,由于酿造业、糕点业以及食品保健等行业的发展,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全国常年种植面积在2000万亩以上。但是,当前糅稻生产仍停留在应用常规稻的发展阶段上,糅稻育种相对比较滞后。福建农林大学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杨仁崔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历经8年努力,建立了核辐射诱变、生物技术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技术体系,育成一批同目前杂交稻同一产量水平和遗传多样性的糅稻品种,部分品种已进入生产示范、应用,受到广大稻农的欢迎和国内种业界、米业界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各地种植表明,每亩可增产100~200公斤,最高亩产量可达700公斤。
巨胚稻因有巨大胚(比正常胚大1~2倍)而使米的营养价值大为提高,它具有独特和潜在的经济利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是未来最具竞争力的营养型稻米之一。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以同样的技术在国内外率先育成巨胚杂交稻,开辟了籼型杂交稻育种新领域,通过应用开发,可望形成和发展出新的领域与产业。
专家认为,这项研究可以卓有成效地促进我国糅稻品种水平的提高与水稻育种技术水平,短期内把中国糅稻品种跃升到杂交糅稻和超级杂交糅稻的发展阶段,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将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实惠。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生物通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