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菌苗是怎样“长成”的

【字体: 时间:2005年08月19日 来源:健康报

编辑推荐:

  

  

 在不久的将来,每当四五月份痢疾流行前夕,您只要口服一剂痢疾基因工程菌苗,就可以抵挡大部分痢疾菌的进攻,免除因感染痢疾而闹肚子的痛苦。

  今年5月,以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高杰英教授为首的研究群体荣获2004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理由便是,他们研制出了国际上第一个痢疾基因工程双价菌苗,并实现产业化。这意味着痢疾基因工程菌苗离进入我们的日常免疫只有一步之遥。

 

  ■缺乏特异免疫手段 痢疾每年使数百万人受苦

  据介绍,全世界痢疾年发病例超过2.5亿,我国痢疾发病率始终位于24种法定传染病的前三位,目前年报告病例100万左右,但实际病例数超过此数字数倍。

  高杰英教授说,痢疾虽有药物治疗,但抗药性严重,相当多的病例转为慢性,长期带菌,成为潜在的传染源。痢疾导致的腹泻会干扰婴幼儿正常发育,影响终生。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痢疾感染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相关。近年,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剧增,从事食品及其加工人数增多,这部分人的居住与工作环境恶劣,均给痢疾的传播与流行提供了适宜环境、流行途径和敏感人群。卫生防疫部门虽然每年都对从事食品及其加工业的人员进行痢疾菌的检测,但由于没有适宜的菌苗制品,使检查和卫生防疫脱节。1987年国家将“痢疾基因工程菌苗的研制”列入“863”计划。

 

  ■瞄准“福”、“宋”二氏 构建基因工程菌苗

  高杰英告诉记者,痢疾菌有多达47种血清型,但肆虐我国的痢疾菌主要有“福氏”和“宋内氏”两种血清类型。

  痢疾菌的致病特点是能入侵肠黏膜上皮细胞,其毒力相关基因涉及大质粒和染色体,调控机制极其复杂。由高杰英负责的课题组利用宋内氏痢疾菌相关抗原编码基因定位于大质(120MD),而福氏痢疾菌相关抗原定位于染色体的特点,通过质粒诱动将宋内氏菌质粒转移到福氏菌苗中,从而成功构建福氏和宋内氏双价及多价基因工程菌苗,并对其保护机制及黏膜免疫规律进行了相应的基础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揭示了不同表型的痢疾菌苗黏膜免疫的规律与特点。

  1998年,高杰英等研制成功的既能抵挡福氏痢疾菌,又能抵挡宋内氏痢疾菌的双价基因工程菌苗(FSM2117)获得国家I类新生物制品证书和试生产文号,去年获得正式生产文号。目前,能够进一步改善免疫原性,同时显著降低免疫剂量的第二代痢疾基因工程菌苗——多价侵袭菌苗(FS5416)已完成实验室研究。

  有关专家指出,与国外相关研究相比,我国科研人员的创新突出表现在大胆选用活的痢疾菌苗(T32)为受体,进行双价基因工程菌苗的研制。

  那时,国内外同行均以大肠杆菌等为受体进行相关研究,而不用痢疾菌,主要是怕毒力回变。高杰英等通过对T32株的安全保护的遗传学和免疫学的系统分析,选用基因缺失的宋内氏I相质粒进行诱动转移,证实所构建的双价菌苗只表达福氏与宋内氏双价抗原,而无侵袭蛋白和毒力,因此无毒力回变的可能。自此,国内外同行开始转用T32为受体构建痢疾菌苗,或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

 

  ■万余志愿者参与现场实验 双价菌苗保护率达60%以上

  1992年至1996年连续五年,先后有北京、上海、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共计20634名志愿者口服FSM2117,证明了人服用FSM2117菌苗的安全性:服苗组副反应率为0.136%,安慰剂组为0.086%;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一过性的腹部不适,其中儿童的副反应显著低于成人。

  按随机、均衡、双盲原则,由河南省防疫站课题组对5~59岁共16169名志愿者(8049例服苗,8120例服安慰剂)按一定程序进行3次口服免疫。服苗后观察半年,收集腹泻病例,按实验室细菌学检测、确诊、统计,发现FSM2117对儿童提供74.8%的保护率,对成人有58.33%的保护率。其中对福氏2a保护率为61.11%,对宋内氏49.57%,对异型痢疾的保护率也达到为47.82%。

  以上现场实验结果证明,FSM2117双价痢疾菌苗符合我国痢疾主要流行型别,能稳定表达福氏和宋内氏双价保护性抗原;人体口服安全,有良好免疫原性和保护活性;可大量生产,供给人群免疫接种。据高杰英介绍,FSM2117的特点及性状优于国内外现有的菌苗,目前正在进行技术成果转让。

  为进一步提高痢疾菌苗的免疫原性,同时降低服用剂量,高杰英等采用多种生物技术,在双价菌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各群痢疾菌(入侵类的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共有的侵袭蛋白抗原,构建成功具有一定入侵能力、能稳定表达福氏与宋内氏双价多糖抗原和各群痢疾菌共有的侵袭蛋白抗原的多价侵袭菌苗(FS5416)。其中,经眼黏膜进行免疫,多价菌苗的保护效果比双价菌苗提高20%~40%。鼻黏膜免疫可诱导良好的多部位黏膜免疫与系统免疫反应。

  高杰英告诉记者,国外目前研制的均为单价侵袭痢疾菌苗,已在少量人体中进行安全与免疫原性观测,但尚无双价的侵袭苗,更没有黏膜免疫效果与规律的系统研究。我国的多价侵袭苗研制已走在国内外痢疾菌苗研究的前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