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生物·通天下:自相矛盾的医学结论

【字体: 时间:2005年08月1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生物通报道:是不是经常觉得有时候科学家们会告诉我们说什么什么是不好的或者是好的,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又会告诉我们相反的结论。这些颠三倒四,自相矛盾的科学结论常常搞的我们不知谁是谁非,头都要大了。

最近希腊约阿尼纳大学(University of Ioannina)的John Ioannidis博士对1990-2003年期间发表在N Engl J Med、JAMA和Lancet杂志上,而且引用次数在1000次以上的文献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49篇高引用率的原始文献中,45篇声称干预方法有效。而报告结果被以后的研究所否定的有7篇(16%),最初报告的疗效被夸大的有7篇(16%),统计而言,接近1/3的研究结果没有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JAMA 2005,294:218) 。

研究报告了14项令人匪夷所思的研究结果,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关于激素补充疗法的,一开始认为这种治疗方法可以预防绝经后妇女的心脏病的,但以后的一项大型研究(WHI)发现,激素补充疗法实际可增加心脏病发病危险。另一个人人皆知的有关健康的的传说是维生素E可预防冠心病,但之后的研究有表明维生素E并无这种预防作用。至于茶、葡萄酒和很多水果蔬菜呢?最初报告说这些东西中所含的抗氧化剂可显著降低心脏病发病危险,但以后的研究证明抗氧化剂的这一作用没有原来报告的大。

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和其它杂志发表的文章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主要是因为有些科学家和编辑只注意到了最有前途或最令人激动的结果,而且各种研究在规模和质量上千差万别,有一些研究是经过精心细致的设计了的,但有些并不是如此,而大部分媒体在报道时给予各种研究同样的地位,都是以“生物学家这样说,神经医师如是说”等等来描述。其次许多健康方面的研究依靠自我报告,并未经过具体调查,比如说喝绿茶能够减轻咽痛的问题,当被问到是不是能够减轻时,每个人其实对于咽痛的印象与见解程度都不同,所以得到的结果也就不那么准确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单依靠一方(社会舆论、政府和科学研究)力量肯定是不行,编者这边要提出的是媒体的责任感。作为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媒体在向公众传达一个概念时,应该让公众了解科学研究的局限性,对科学研究结果的正面报道不要夸大其词,负面报道不要让公众觉得惶恐不安,要学会批判性思考问题,这样才不至于出现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令人摸不着边的各种结论。(生物通记者:张迪)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