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涛:只做认准的事

【字体: 时间:2005年08月10日 来源: 科技日报

编辑推荐:

  

  “我可是被逼着来完成任务啊!”这是他接受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真是不能相信眼前这个小伙子,就是贾主任所说的业务骨干。在我的印象中,科研骨干至少有应该40多岁,应该是比较严肃的样子。而吴洪涛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刚走出校园的学生———年轻、开朗、有朝气。  

  “还是写我们这个集体吧,他们都很棒的。”不等我说话,他就开始介绍他的“战友”———金奇老师、贾茜主任、杨帆、孙君伟……  

  “你来华药几年了?”趁着他说话的空当,我把话题扯到他的身上。“我是1997年毕业的,一毕业就来华药了。”

  “华药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国有制药企业,在微生物发酵制药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连续多年……”他开始给华药做起“广告”。话题就是引不到自己身上,我只好拿他的研究“开刀”。  

  “什么是关键基因,这对我们现在的研究有什么意义呢?”这个问题看来是正中他得“下怀”。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关键基因就是在生产菌中与维生素C生产密切相关的基因,研究它们的功能,了解它们在代谢网络中的地位,就可以有目的地对菌种进行改造。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维生素C生产菌株———产酸菌的基因组进行分析注释,找到与维生素C代谢相关基因,重点分析从山梨糖到2-酮基-古龙酸的代谢途径……”  

  他还没有说完,我已经迷糊了。看到我茫然的样子,吴洪涛笑着说:“我给你做个通俗的比喻吧,生产菌株可以将原料转化为2-酮基-L-古龙酸(维生素C前体),我们可以把菌株比作黑匣子,我们不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假设以前我们有20克的原料只能产10克的维生素,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把这个黑匣子打开之后发现,原来有一部分因为‘道路’拥堵,限制了原料的转化速度;另外的一些走错了路变成别的东西等等。我们就可以有目的的把错的路改道,堵的路疏通、拓宽。这样,可能有更多的原料变成维生素。”这下我可是明白了。  

  谈到对科研的认识,吴洪涛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2000年华药派我到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痢疾杆菌基因组研究工作,为华药开展工业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做准备。在金奇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在国际上率先测定了痢疾杆菌基因组全序列,在此期间,体会到了科研工作的艰苦和乐趣,序列拼接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候,我有大概两个月的时间晚上不睡觉,白天睡一小会儿,吃住在实验室,但当项目完成时,想到自己为这个项目的完成做出了贡献,也感到很自豪。”  

  这里面还有一个插曲,那时因工作需要,要从北京回石家庄一趟,他上车就开睡,等到了石家庄,列车员把他叫醒,他发现车厢里只有他一个人了,幸亏是终点站,要不就不知道坐到哪里去了。  

  “只要你认为是对的,觉得有意义,就应该全力以赴、坚持到底,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要合理、合法。”他笑着补充道。  

  作为企业的科研机构,目标就是所做的科研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为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所以不像其他科研单位研究人员,有可以引以为豪的论文数量,但是,对于他来说,只要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运用于生产,那就是他最大的骄傲。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吴洪涛|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