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美“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会长杨大俊

【字体: 时间:2005年07月05日 来源:中国科技网

编辑推荐:

  

  

42岁的杨大俊活跃在美国华人社区。他稳健、才思敏捷又不失热情,这使他不仅在肿瘤研究工作中成果颇丰,也将“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CBA)会长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在CBA第10次年会上,记者看到,杨大俊一直在会场内外忙忙碌碌着,所以只能间断地采访他。



  抗肿瘤科研科普两不误

  杨大俊毕业于中国中山大学,又于1986年从该校获医学硕士,后赴美深造,在密执安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在Lombard癌症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工作之余又与别人共建了Ascenta生物公司,成为该公司研究副总裁。杨大俊告诉记者:“有5家风险公司向Ascenta生物公司投入3000万美元风险资金,我们公司研制的一种抗癌药目前已进入一期临床阶段。”

  杨大俊不仅获得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乳癌基金创新研究奖”,而且发表过60多篇论文,多部专著,并拥有10多项专利。

  他在科普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当年在中山大学读书期间,他就同他人共同创办了三种科普期刊:《中国医学生》、《家庭医生》等。《家庭医生》发行量达200万份,每年向校方上交2000万人民币。现在,在主攻多种肿瘤研究课题的同时,他还同一些科普刊物保持着联系。在任中山大学兼职副教授时,他也在一些科普期刊上写科普文章。杨大俊认为,写科普文章是在向社会尽一份科学家的职责。



  当会长更多的是压力

  “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成立于1996年,至今已走过了10个年头。10年里,协会不断成长壮大,会员也在增多。协会在美国和中国相继举办过“人类基因组研究———它的进展和影响”、“2002年中国上海国际生物技术和医药研讨会”以及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共同举办了“CBA系列研讨会”等30多次活动。杨大俊是“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2005-2006年度会长。

  其实,杨大俊1997年就干着协会秘书长工作,时刻牵挂着协会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他告诉记者:“本次年会召开之际,正赶上协会成立10周年,马里兰州蒙郡郡长邓肯以贵宾身份应邀到会。这届年会还邀请到中美两国30多位杰出的专家与会,并发表重要演讲。其中包括生物医药投资大师、‘2005年CBA辉煌成就奖’得奖人法兰克,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耶鲁大学医学院教授郑永齐等。”

  记者翻开年会会刊,发现有35家赞助商,其中包括多家大生物技术公司。可见协会成立、协会的工作所产生的影响之大。

  记者问杨大俊:“你的业余时间几乎全用在协会工作上。你不感到累吗?”他回答说:“累是真累,特别是筹备年会期间,几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但作为协会会长,更多的是感到压力。因为有那么多人的期待,那么多的工作等待你去做、去协调,我相信,协会会越办越好,为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