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济南举行的全国化学制药工业技术年会上,部分专家对我国制药企业未来的研发方向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出了建议。
调整药品品种结构,适应市场多层次需要
如今,人们珍惜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越来越强,加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完善,以及农村医疗卫生基础建设的加强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为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场契机。此时,消费市场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消费区域由城市向农村延伸;消费对象进一步拓宽;消费选择更为广泛;消费目的由防病治病扩大到健身益智;消费求新、求天然、求疗效。此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进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都将增加对医药产品的需求。
药品需求及市场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品种开发的多样性和多层次。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执行会长李舜年提出,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原料药生产大国,并有相当数量出口,但部分品种的低水平重复生产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一些企业在进行GMP改造中没有和品种结构调整相结合,而是单纯地扩大生产能力,导致投入没有得到回报,以至造成资金沉淀、设备闲置,加剧了生产能力利用不足的矛盾。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所长王晓良认为,企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各国正在研制的1000多种新药中,有400多种生物制剂用于治疗癌症、26种用于治疗老人痴呆,治疗心脏病、心肌梗塞、艾滋病、精神病的药物也有100多种,另外,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25种。
因此,在品种结构调整上,企业应根据我国人口病种发生的频率,在结构层次上多一些“立体交叉”,尽量减少“平面碰撞”,特别是要减少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结合我国医药市场需求,使肝炎药物、肝硬化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药物、心血管药物等成为企业研发的方向。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抗感染药物仍为市场需求量最大的品种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竞争的加剧,治疗神经精神药物的市场也将不断扩大,但这一领域一直是我国创新药物研发中的弱项,而在发达国家中,抗抑郁药已成为最热销的药物之一。
加强药物制剂研究,促进产品二次开发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研究员沈慧凤认为,由于在国际上投入新药研发的风险愈来愈大,同时市场要求也显著提高,因此新药开发的步伐变得相对缓慢。在人们不断开发老药新用途的前提下,药物研发已进入制剂时代,而药物释放技术(DDS)正是这一时代的主旋律。
由于DDS技术可在治疗允许的范围内维持稳定的药物水平,延长作用时间并可定向释放至疾病的组织或器官,以及能按照药动学原理定时定量释放,能更好地满足医疗与患者的需要,因此DDS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需要终生服药、用药量大、药物毒性大或有成病性的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止痛、恶性肿瘤等方面有较大发展。此外,消化系统用药、某些抗感染药也适于生产和使用缓控释制剂。同时,使用DDS技术将能改变老药的医学价格性能比,这使得需要健康护理的大众将从采用专利过期的老产品中获得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
而我国这项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医药工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远远不能满足国内民众的市场需求。因此我国每年还要花大量经费用于进口价格昂贵的制剂产品。对此,许多专家呼吁我国必须加强DDS技术的研究。
目前主要的药物释放技术
缓控释制剂。近年来,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缓控释制剂的制备技术和新品种的开发。据了解,目前口服缓控释制剂有十几种不同类型的缓释剂型,如骨架型、凝胶型、缓释小丸胶囊、包衣型、多层缓释、胃滞留片等。
口腔速溶/崩片剂(FDDTs)。FDDTs无需水即可在唾液中崩解和快速溶解,一些片剂在唾液中几秒钟即可快速溶解或在口腔中快速崩解。目前市场上大致有冻干法制备口内速释片、模压片制备口内速释片、直接压片制备口腔速崩等。
PEG化给药系统。PEG是高分子化合物与蛋白质-多肽药物经聚乙二醇化,可载大量的水分子从而使体积增大5~10倍。研究表明,原来不溶于水的蛋白质-多肽类经PEG处理后不仅能提高溶解性还可提高流动性,延长药物作用,减少毒副作用。据国外有关机构估计,今后5年内仅PEG化干扰素制剂的世界销售量将达15亿~20亿元,而PEG老药的市场销量最终可达100亿元,其市场前景十分光明。
口腔黏膜粘附给药系统。近年来,黏膜粘附给药系统引起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其具有优于常规给药的特点:药物在给药部位的滞留时间长,使制剂与黏膜密切接触并能控制药物的释放;给药局部化,通过改变局部给药黏膜性质,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吸入释药系统。吸入释药系统市场规模2000年为117亿美元,预测到2005年的销售额可超过226亿美元,2010年将达352亿美元,市场潜力非常大。我国原使用吸入剂者所占比例较小,随着用药水平的提高和吸入剂在治疗肺癌等全身性疾病应用的扩大,国内市场将迅速扩大。
纳米释药技术。水不溶性药物的溶解性差,如减小其颗粒大小便能增大其表面面积和增强其溶解度。
根据市场分析,目前新释药系统还是以口服缓控释制剂为主。口服释药产品在其市场上发展较快的技术主要有速释技术、口服控释技术、口服复方制剂和掩味技术。因此在加强制剂释药系统研究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药用辅料的研发及应用,以适应新的药物及剂型开发的需要。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