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进入细胞?不大不小刚刚好

【字体: 时间:2005年06月24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生物通报道:以往的研究表明蛋白进入细胞时需要网格蛋白(clathrin)包裹在内吞泡上。本周一篇发表在网络版《美国国家科学学报》(PNAS)的文章中建立了一种模型解释了病毒或生物体颗粒是如何甩掉网格蛋白溜进细胞的。

 它成功进入细胞的秘密在于:它不大不小,刚刚好。这个中等个头指的到底是多大呢?它大概直径是27~30纳米,也就是大概比我们头发还细一千倍。这项研究对于基因、药物治疗工具设计意义重大,并且有助于我们了解现在从相机到服装都用到的纳米材料的安全性。Brown大学的工程学教授L.B. Freund称:“知道进入细胞颗粒的最佳体积,可以帮助我们在设计药物时使药物更加容易进入细胞,同时在制造业运用纳米管技术时也要注意防止颗粒过小会进入到我们身体里造成伤害。”

 研究小组所研究的进入细胞途径我们称为受体调节型内吞作用。

 在细胞膜上的蛋白受体负责抓住颗粒,太大的颗粒需要许多的受体,而太小的颗粒需要膜强烈的弯曲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个过程通常都需要网格蛋白的参与,但是最近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流感病毒可以不需要网格蛋白包裹而进入到细胞内。Freund认为这与颗粒的大小有紧密的关系,于是他设计了一个数学模型计算出颗粒的直径在27与30纳米之间进入细胞最稳定,因此也可以做到最快。一个病毒可以越快被吸附进入细胞,它就可以越快进行繁殖生存下来。

 研究小组将他们的数学模型应用到实践中,发现他们的理论与观察到的现象完全相符。Freund表示:“我们的理论是非常可靠的,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成果。”(记者Serena)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