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DNA塑造社交行为!

【字体: 时间:2005年06月14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生物通报道:在社交场合中,一些人很害羞,而另一些人则性格外向,那么这种差异的根源是什么呢?一项新的研究首次证明社交行为可能由看似无用的非功能性DNA(也叫做垃圾DNA)长度的差异决定。Emory大学Yerkes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和行为神经学(CBN)亚特兰大中心的这些发现公布在610的《科学》杂志上,这些发现对了解人类社交行为和疾病如自闭症有重要意义。

研究中,YerkesElizabeth A. D. Hammock博士等人分析了与加压素受体基因有关的垃圾DNA(微卫星DNA)对草原田鼠的社交行为的影响。先前的研究表明这种加压素受体基因调节多种动物的社交行为。

研究人员饲养了两组分别具有短的和长的垃圾DNA的田鼠。通过比较它们在成熟后的雄性后代的行为,研究人员发现微卫星长度影响大脑中的基因表达的模式。在田鼠中,具有长微卫星DNA的雄性,其与社交行为和/或父母照料有关的大脑区域中的加压素受体水平较高,尤其是大脑的嗅球和侧隔膜(lateral septum)中的水平。这些雄性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分析社交气味并更快接近“陌生人”。它们还更可能找到配偶,并且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培育它们的后代。

研究首次证明微卫星DNA长度、大脑中基因表达模式和几个物种的社交行为之间的联系。HammockYong的发现还将啮齿动物的社交行为延伸到了猿类和人类。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和倭黑猩猩都具有这种加压素受体基因,但是只有被称为最花心的倭黑猩猩具有与人类相似的微卫星DNA

接下来,研究人员打算确定出不同长度的人类加压素受体的微卫星序列。而且,研究人员认为微卫星的变异性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人类社交个性特征的多样性(记者杨淑娟)。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