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长江流域水生物生存环境堪忧

【字体: 时间:2005年04月20日 来源:中新社

编辑推荐:

  

  四川沱江污染事件、水生生物资源日益衰退、珍稀水生物种濒临灭绝……今日,在此间召开的首届长江论坛上,众多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对长江流域水生物的生存环境表示出严重的关切。

        长江流域现有水生物一千一百多种,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渔产区,其产量约占全国六成,被誉为中国淡水渔业的摇篮。同时,该流域也是中国众多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繁衍场所,有白鳍豚、中华鲟、白鲟、江豚、大鲵、胭脂鱼等数十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中国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陈毅德说,随着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及水域生态环境面临诸多威胁,水域生态不断恶化,并呈现荒漠化趋势。

        首先,水域污染导致长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沿岸仅工业及城市年污水排放量就达一百四十二亿吨,约占中国“半壁江山”,形成五百六十公里的岸边污染带,部分江段及支流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渔业水域污染事故频发,水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生物总量减少,生产力下降。

        其次,过度捕捞造成水生物资源严重衰竭。目前,长江流域有各类渔船两万多艘,专业捕捞渔民五万多人,捕捞强度大大超过水生生物资源的承受能力。长江四大经济鱼类种苗产量,已由最高年份的三百亿尾降至四亿尾。

        再则,人类活动增多使水生物栖息地及生境遭到破坏。白鳍豚、白鲟、长江鲥鱼等珍稀物种已濒临灭绝。

        此番言论引起与会中外专家的强烈共鸣,他们认为保持长江流域水生物资源的丰富性和水域生态类型的多样性,不仅对促进渔业乃至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系流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也发挥重要作用。

        专家们建议,中国渔业部门和沿江各级人民政府,在继续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加强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措施的同时,也应加强长江水生物保护法规和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相关保护新机制,并注重长江生态环境的重新修复。



关注长江水生生物:长江流域25万人"靠水吃水"

        在被誉为我国淡水渔业摇篮的长江流域,目前仍有25万多人"靠水吃水",从事着传统的渔业捕捞。

        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陈毅德在此间举行的长江论坛上介绍说,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渔业产区,渔业产量约占全国淡水水产品产量的60%,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在水产种质资源特别是名特优鱼类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江流域又被誉为我国淡水渔业的摇篮、鱼类基因的宝库和经济鱼类的原种基地。

        陈毅德说,作为我国重要的优质水产品产业带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长江流域目前有专业捕捞渔民5万多人,另有兼业捕捞渔民20多万人。长江渔业维系着沿江几十万渔民的生计,是沿江农(渔)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现有水生生物1100多种,其中鱼类370多种、底栖动物220多种和其他上百种水生植物。长江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多样的水域生态类型,在促进长江渔业乃至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系长江流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在此间说,受过度捕捞等日益增多的人类活动及水域污染的影响,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呈严重衰退之势。

        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陈毅德在此间举行的长江论坛上说,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及水域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方面的威胁,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不断恶化并呈“荒漠化”趋势。

        过度捕捞造成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陈毅德介绍说,长江流域分布着各类渔船2万多艘,专业捕捞渔民5万多人,另有兼业捕捞渔民20多万人,捕捞强度大大超过了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的承受能力,直接造成水生生物资源日益衰退;而电毒炸鱼等非法作业的使用又进一步加剧了衰退的趋势。

        目前,长江主要经济鱼类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的种苗产量已由最高年份的300亿尾,下降到目前的4亿尾。近年来,长江捕捞产量已降到10万吨左右,不足最高年份的1/4;主要经济鱼类的渔获组成也日趋低龄化、小型化、低值化,捕捞生产效益显著下降。

        陈毅德说,水域污染导致长江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危害着渔业水域生境和渔民权益。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沿岸仅工业及城市年污水排放量就达142亿吨,占全国的42%以上。过量的排放,在长江形成长达560公里的岸边污染带,长江大部分水域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江段及支流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渔业水域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导致水生生物生境被破坏,生物总量减少,生产力不断下降。去年四川沱江多次发生污染事故,导致渔业重大损失,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另外,人类活动增多使长江流域的水生生物栖息地及生境遭到破坏。陈毅德说,水电工程建设、围湖造田、采砂作业、疏浚航道等人类活动对水生生物资源的影响日益加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升级,这些水电工程建设在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为保护长江流域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和特有鱼类资源,农业部门已在长江流域建有各级保护区40多个。

        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陈毅德在此间举行的长江论坛上介绍说,通过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投入力度,目前长江流域已建立了白鳍豚、白鲟、中华鲟、大鲵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30多个,对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及长江特有生物物种进行了重点保护。

        据陈毅德介绍,从1988年至今,沿江各地渔业主管部门累计已救护、放生误捕或受伤的白鳍豚、中华鲟和江豚等各类水生野生动物、濒危物种上万头(尾),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高度赞扬。他们还组织开展长江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和监测,摸清濒危物种的生存状况,制定实施了《中国长江鲸豚类保护行动计划》。另外,他们还通过鼓励开展濒危物种人工驯养繁殖研究,为增加物种数量创造了条件。

        陈毅德表示,他们将继续加强保护区建设,在充分调查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合长江流域实际,统筹规划,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面积适宜的各类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说,我国将编制实施《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规划》,为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陈毅德在此间举行的长江论坛上介绍说,他们将从两方面加强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的基础工作。一是编制实施《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计划》《三峡库区渔业发展规划》和《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规划》。通过确立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目标、优先领域、行动方案和保障措施等,争取将水生生物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同退耕还林、草原建设等一起纳入国土生态建设体系,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

        二是加强长江水生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制订综合评价和整治修复方案,通过采取湖泊生物控制、人工鱼巢建设、放养滤食鱼类、底栖生物移植和植被修复等措施,对富营养化严重的水域进行综合治理,努力恢复已遭破坏或退化的江河鱼类产卵场等重要水域生态功能区,真正实现有效养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的工作目标。

        陈毅德说,近年来他们通过开展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强化技术支撑,促进了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目前,他们对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区域几乎覆盖了长江流域所有的重要渔业水域、养殖区域及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区。

        在调查监测体系逐步完善的同时,监测水平不断提高,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能力不断增强。目前,长江流域已有10家监测单位被纳入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有28家单位获得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资格证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