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形状 朊毒体株和种间朊毒体感染的基础

【字体: 时间:2005年04月1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生物通报道:一项对导致疯牛病和人类科罗伊茨费特-雅各布氏病(Creutzfeld-Jakob disease)的感染性蛋白——朊毒体(国内曾译为朊病毒或锯蛋白,但这种蛋白质粒子缺乏核酸,称为病毒并不妥当,故现在称为朊毒体,生物通网站注)的研究显示一个物种中的朊毒体感染另外物种的能力取决于这种朊毒体制造的毒性线状纤维的形状。有关朊毒体的两项新研究公布在48日的《细胞》杂志上。

尽管有研究显示一个物种中的朊毒体很少能感染其他物种,但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物种屏障在一种新科罗伊茨费特-雅各布氏病在疯牛病爆发后出现在人类中时破裂了。从那时起,朊毒体的种间传播成了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朊毒体疾病由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导致,这些朊蛋白能凝聚成淀粉样纤维并引发致命性的大脑组织破坏。尽管朊毒体似乎能通过与正常蛋白结合并改变它们的结构来感染正常蛋白,但研究人员仍然不其清楚这种感染的确切分子机制。

通过对人类、小鼠和仓鼠中的朊毒体进行原子水平的显微镜观察,JonesSurewicz发现淀粉体纤维的特定形状(而不是朊毒体的氨基酸序列)促使朊毒体克服种间篱障感染不同物种。

Cell上的第二篇文章中,Jonathan Weissman和在加州大学的同事通过对酵母进行实验也得出了相同的答案。他们也发现一种朊毒体淀粉体纤维的特定结构决定了一类酵母是否能够感染另外的酵母种。

尽管这些研究显示纤维的形状是决定性的感染因子,但氨基酸序列仍然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朊毒体最可能采用的纤维形状。这些发现可能揭示出重复发生的跨种传播事件最终会创造出一种能够超越先前的种间传染隔离的超级朊毒体。JonesSurewicaz下一步将会在更高的分辨率水平上观察纤维形状的差异(记者杨淑娟)。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