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药产业技术进步战略的区别性分析

【字体: 时间:2005年02月28日 来源:中国药房网

编辑推荐:

  

  探讨在我国具有现实意义的制药产业技术进步战略。方法:分别对化学制药产业和中药产业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明确二者的不同竞争地位。结果与结论:在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过程中,我国的中药产业具有独特优势,而化学制药产业却处于落后的地位,因此二者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战略应该有所区别。

我国制药产业技术进步的背景及现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制药产业面对的是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

  据估计,加入WTO之后,进口药物的关税将在3年~5年内从如今的20%降至6%左右,过去国内赖以维持竞争结构的一些壁垒性因素将逐步消失,这将大大提高进口药物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制药产业将不得不直接面对更为严酷的国际竞争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市场的竞争态势较之国际市场将不会再有太大的差别。这对于产业组织结构松散,既无成本优势又无产品优势的我国制药产业将是巨大的挑战。

技术进步与创新是医药产业竞争力与利润的不竭源泉

  自从索罗将技术进步引入生产函数,用以解释生产函数的剩余以来,技术进步已经成为与资本及劳动并列的三大生产要素之一。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对医药产业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医药产业属于典型的技术规模显著性产业,由研发活动所引致的产品创新及工艺改进,对于医药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竞争力的提高都有显著的作用。一个新颖性较高的新药,在专利保护期内将会为专利的所有者带来巨额的投资回报,如雷尼替丁仅1996年1年的销售额就超过30亿美元。从某种程度上说,NCE(New Chemical Entity)是亿元投入分子,同时也可以称得上是亿元产出分子。可见,强大的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对于医药产业而言就意味着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和高额的回报。

我国制药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能力,产业整体创新水平不高

  深圳“三九”集团在探索企业经营模式时,曾针对医药产业的特点提出了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式经营模式,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关键在于强化研究与开发和强化营销体系,而生产环节并不应当作为关注的重点。然而,在现实中,我国的众多制药企业却未能做到两头并举。许多企业尚不具备基本的研发能力,不能开展较为系统的研发活动,往往把营销领域作为唯一的战略侧重点,营销队伍庞大,科研队伍弱小,导致创新能力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竞争的结果往往主要取决于营销活动的规模和强度。

我国制药产业的独特性――化学制药产业与中药产业的差别

  我们应该认识到,相对于制药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而言,我国制药产业的竞争力处于弱势地位,但我国制药产业的情况与其它制药产业比较落后的国家又不完全相同,具有特殊性。那就是,我国制药产业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特征,在化学制药产业方面,我国起步较晚,处于弱势地位;在中药产业方面,由于长期的沉淀和积累,形成了巨大的资源存量。长期以来,我们在探讨产业技术进步战略时,往往是立足于整个产业层面,这显然是不恰当的,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基于不同的细分产业进行结构性分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合看来,一方面,竞争环境要求我们具有较强的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不足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状。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清形势,深入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比较优势理论――技术进步战略分析的出发点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的涵义

  比较优势理论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学说,是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最早是为了解释贸易的互利性。现在,如果不是纯粹的理论论证和分析,谈到比较优势这一概念时,大多已脱离了其初始涵义,而是在更广义的层次上探讨。我们认为,比较优势主要是指在竞争的大环境中优于对手的各种因素和资源的集合。深入开展比较优势分析,谋求有利的竞争地位,对于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先行者优势与后发优势

“先行者优势”[1]与“后发优势”[2]是创新经济学中的两个概念,也是比较优势概念的拓展。从广义上说,无论是对先行者优势的谋求,还是对后发优势的获取,都是在追求比较优势。这些年来,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的迅速崛起,引起了人们对处于比较劣势的国家的发展战略的普遍关注和研究。由于先进与否主要表现在技术上,因而对技术进步战略的研究成为创新经济学的探讨热点之一。

先行者优势。所谓先行者优势实质上是一种垄断优势,主要体现在同一产业领域,特别是存在着规模效益的产业。先进入者通过长期的发展,形成资源和技术上的积累,从而相对于后进入者在学习曲线及经验曲线上处于较高的位置,进而获取优势。在技术领域,先行者优势的产生和维持是以一定水平的自主创新为基础的。

后发优势。后发优势又称动态比较优势,主要是指后进入者直接吸收和引进先进入者的技术,其技术成本要比先进入者低得多。后发优势的获取和向先行者优势的转化通常是立足于模仿创新积累,依靠产业政策的扶持与保护,最终实现自主创新。

总之,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应该弄清楚:产业的比较优势究竟在哪些方面?产业的竞争地位如何?是先行者还是后进者?对这些具体问题的细分分析所得到的答案应该成为制定相应的技术进步战略以及其他产业调整性政策的逻辑起点和基本立足点。

化学制药产业技术进步战略分析

产业地位――后进者

  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学制药产业的发展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基本上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组织模式,并具有相当的技术积累及技术进步与创新的产出能力。少数发达国家的几家大型制药企业控制了世界医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先行者优势显著。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化学制药产业在同这些先行者进行竞争时,处于极其不利的比较劣势地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业组织状况不理想,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小型企业是产业的主体。这种组织结构状况直接导致了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很难突破研究与开发(R&D)阈值,创新能力及水平低下;第二,技术进步与创新的组织能力有限,尚未形成高效的产出体系,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不高。一方面,研发投资短缺;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巨大的浪费。技术进步与创新主要集中在应用及开发研究方面,且大部分是由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完成的,这直接导致了研发活动的高成本、低效率。诸多因素在客观上决定了我国的化学制药产业处于后进者的地位,谋求后发优势才是明智的战略选择。

战略选择

全局战略――以模仿创新为切入口,实现创新资源与组织能力的提升,完成产业积累过程:是否具备从事自主技术开发与创新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一个具体产业的发展水平。当我国的化学制药产业能够成功地进行率先的自主创新时,产业竞争力就算是走到世界的前列了。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要实现自主创新还需要一个过程。原本落后国家的产品创新一般都经历如下发展过程:滞后性仿制→跟随性仿制→模仿创新→自主创新。日本和韩国的经验都表明,由后进到先进,通过模仿创新,充分利用先进国家已有的基础研究成果,节约研发费用,弥补投资不足,谋求后发优势是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化学制药产业正处于这个发展过程之中。近期的追随者,远期的领先者,这应该是我们目前的产业技术进步战略定位。

当前,我国医药产业正迎来一个模仿创新的新契机[3]。1993年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后,我国开始对药品实施20年的专利保护,同时对1986年~1992年在美国等40多个国家取得专利的药品实施有条件的行政保护,保护期为7年半,2001年上半年这些药品的保护就已到期。这为我国化学制药产业在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开展新一轮的大规模的仿创创造了条件。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会,有选择地仿制几种经济价值较大的药品,迅速获取利润,积累创新能力,为开发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奠定基础。

  此外,我们应该认识到,对于我国的化学制药产业而言,产品创新在技术和资金投入上跨度较大,存在一定难度。但是,持续的小范围的过程创新,如工艺改进、制度创新等,无论是在成本上,还是在技术上,可操作性均较高。通过这种渐进的、持续不断的改进,进而在学习曲线上形成质的提高,对于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局部战略――重视局部技术环节的“点突破”,带动产业经济及技术水平的超常规增长:尽管当前模仿创新是我国化学制药产业的主导创新途径,但也不能完全舍弃率先创新。由于受各种主、客观环境条件的限制,率先创新不可能在整个化学制药产业内产生,但这并不等于率先创新绝对不能产生。因此,在创新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和识别一些关键性突破点,如近年来生物制药领域新兴的预期前景较好的技术领域,进行高密度的研发投入,在模仿创新主导战略的基础上实现超常规发展。

加强政府的政策扶持与保护:为了获取后发优势,打破先行者垄断,政府应当采取有效的调整性措施。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保护和扶持,创造有利的产业环境。一般说来,政策扶持可以从3个方面着手:第一,产业保护政策。即通过关税及非关税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加入WTO后这种政策的操作空间将逐步缩小,保护能力有限;第二,产业组织政策。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低水平重复、企业平均规模较小是我国医药产业的普遍问题,这与医药产业规模经济性显著的特征是矛盾的,并直接制约了创新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培育。因此,以政府为主要推动力量的企业规模化、集团化战略的继续推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产业技术政策。完善支持体系,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对创新企业、创新项目在财政、税收、融资等方面予以支持,增加创新引力,促进企业成长。

中药产业技术进步战略分析

产业地位――先行者

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中药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长期的积累使得我国在中药方面拥有了丰富的资源。目前,我国的中药品种已经达到万种之多,药材生产基地也达600多个。无论是科研人才、文化还是自然资源存量,我国中药产业都具有绝对优势。可以说,在中药产业领域,我国是绝对的先行者。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种先行者的地位并没有为我国中药产业带来应有的收益,我国的现代中药产业远落后于日本和韩国的汉方药产业。因此,传统中药产业的优势在现代经济环境下如何转变为现实优势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战略选择

充分认识我国中药产业所面临的战略契机:对于整个医药产业而言,同其它国家相比,我国中药产业是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是有可能带动整个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进步与创新领域。近年来,化学药品存在的一些问题正日益凸现――

高额的研发投入、日益扩大的筛选范围和日益降低的筛选成功率、以单靶点对抗多系统疾病时难以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以及耐药性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关注点自然开始转向天然药物及植物药。如今,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注册中医药人员的专门部门,开办了大量的中医诊所。这种国际环境的变化,为我国中药产业发挥比较优势,提供了契机。因此,我们应该对中药产业在我国医药产业中的战略地位有充分的认识,应当通过中药领域的率先性技术进步与创新填补化学制药产业由仿制向创新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空白点。

盘活现有的资源存量:丰富的资源存量不等于丰厚的利润回报,对产业内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盘活是保证产业获得高额回报的必要前提。我国中药产业的资源丰富,这是勿庸置疑的,而为了获得高效的产出,就要求我们有效配置产业内现有的资源。具体操作中主要涉及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充分认识现有资源,尤其是技术资源。利用资源是以对资源的充分认识和了解为前提的。为此,应建立中药研发的信息网络系统,搜集中医药的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研发机构等信息,整理中草药及方剂的传统秘方、古方和验方,掌握现代研究成果方面的文献;搜集国外天然药物研究方面的资料;搜集各国关于中药的法规及专利资料。这样就掌握了关于中药研发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析,找出现有资源组织存在的问题;第二,有效组织现有资源。产、学、研脱节,研发投入产出效率低下,研发取向主要集中在层次较低的三、四类新药是当前我国中药产业创新活动中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为了扭转这种态势,需要对研发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调整。由于基础研究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因此,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积极性有限。然而,诸如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中药药理模型及实验方法、中药药效作用机理和方剂配伍理论等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又会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将投资重点放在基础研究领域,而企业则将精力放在应用及开发研究上。

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长期以来,我国的中药产品尤其是中成药很难进入国际市场,即便进入也多是以“食品补充剂”或“保健品”的身份。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中药的成分和疗效很难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衡量和评价。此外,由于受到作为中成药原料的中药材的生产规范性差及其它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作为多组分化合物的复方中药很难实现质量稳定可控。可以说,中药现代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国之所以要在1996年提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4],正是为了解决中药现代化的问题。所谓中药现代化是指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研究开发符合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能够合法地以药品身份进入国际医药市场的中药产品。这种从传统中药领域的优势向现代中药产业优势的转变是我国中药产业获取先行者优势的关键性环节,也是近年来从政府到企业,从实业界到学术界都普遍关注的问题。

总的来说,中药现代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传统的中医药与现代西医药是建立在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思想认识的基础之上的,现代药物的研究是基于西医的理论和认识。因此,在传统中药向现代中药转变的过程中,势必要经历根本性的观念转变和矛盾。现实中正是如此,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也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经过现代化改造的中药到底还是不是中药?这一直是许多老中医及中药学家疑虑的问题。因此,中药的现代化首先就应该强调指导思想的现代化,必须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第二,技术领域的现代化。在几个制约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性技术环节谋求突破,将会对中药现代化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首先,要注重现代生物技术及转基因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其次,加强对先进的符合GMP要求的生产工艺的研究,促进工艺工程化;再次,提出切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GAP-GLP-GCP-GMP体系,强化质量控制,力求实现质量稳定可控。

制药产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是近年来探讨得比较多的话题之一。技术进步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我国制药产业目前的特征是整体落后,局部结构性比较优势突出。深入进行着眼于内部的战略探讨,在化学制药产业实施立足于模仿创新,谋求后发优势的战略;在中药领域重点关注发挥现有资源优势,谋求先行者优势的战略,最终必将能够实现整个制药产业范围内的比较优势。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