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启动基金"实施15载 年资助千人

【字体: 时间:2005年12月30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推荐:

  

  

  ●1990—2005年,启动基金共资助28批、13572人;
  ●资助经费总额达4亿多元。年度资助经费为3400万元,每年资助的人数由1990年的81人增加到2001年的1041人;
  ●自2001年以来,每年资助的人数均保持在1000人以上,申请人员继续保持增加;
  ●资助人员涉及到922个高校和科研单位;
  ●1996年前资助人员中,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1996年后资助人员均具有博士学位。

  导读

  1990年1月17日,中央有关部门给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留学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要热情做好学成回国人员的安置工作,为他们回国后的工作和生活创造必要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制定特殊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拔尖人才回国服务。国家教委可在每年留学人员总经费中安排20%的经费用于做好留学人员回国的安置工作,解决其科研和住房问题。”据此,国家教委于1990年设立了“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费”,1997年更名为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以下简称“启动基金”)。

  基金的特点和作用
  从启动基金实施
  15年的历程来看,启动基金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是其它基金不能代替的。其主要特点是:
  1、资助范围广。1987年后回国,到教学、科研单位工作的博士,大多数都获得过资助;资助学科全面。
  2、投入少,见效快。
  3、申请手续简便,审批周期短。启动基金自设立以来,一直是随时申请,一年资助两批,从提出申请到获得资助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从2002年6月起,实行了网上申请、网上评审。
  4、重点资助了一批优秀的留学回国人员。获得30万—100万元资助的留学人员有30名,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中科院院士饶子和、青海大学校长李建保、北京大学教授刘忠范等。获得10万元以上资助的留学人员有20名,如中山大学副校长许宁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赞东等。
  5、有利于稳定留学回国人员和吸引更多的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留学人员回国工作顾虑最多的还是工作条件和科研经费,启动基金有利于解决他们回国后基本的工作条件。
  启动资金”:科研的助推器已取得多项领先成果
  启动基金在促进高校学科发展和充
  分发挥留学回国人员的作用,使优秀的年轻学子,脱颖而出,成为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促进了高校和科研单位学科带头人队伍的建设,为留学人员迅速成长创造了条件。
  ·1993年,曾对获得资助的588名留学回国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抽查的308人中,有54名已晋升高级职称,203人已晋升副高级职称。已成为学术带头人的有172人,担任国际学术团体职务119个,国内学术团体职务177个,校(所)级学术团体职务108个。
  ·对2000年以前获得过资助的1975名在高校工作的留学人员问卷调查中显示,担任教研室主任级的有523人,占26.5%,系主任级的有374人,占18.9%,院长级的有173人,占8.8%,处级的有97人,占4.9%,校级的有31人,占1.6%。
  ·对2000年以前获得过资助的158名在科研单位工作的留学人员问卷调查中显示,担任所长的占3.8%,副所长的占7.6%,研究室主任的占12.7%,研究室副主任的占14.6%,课题组长占17%。
  取得了具有世界或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对2000年前获得资助的2133名资助人员的调查结果中表明:
  ·50%以上的人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有3篇以上的文章,10%左右的人员多达10篇以上。尤其被Sci收录的论文的人数比例超过了55%;
  ·15%以上的人员有中文专著,5%的人员有外文专著;
  ·20%以上的人员撰写了中文研究报告;9%的人员撰写过外文研究报告;
  ·1/4以上的研究成果获得过奖励,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的人员有5%,省部级奖励的有26%;
  ·10%左右的人员其科研成果申请了专利;
  ·8.7%的成果带来了效益。其中,有1/3的项目带来的效益超过了100万元;
  ·一部分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如1991年获得启动基金资助的中国农业大学留日博士李赞东开展的“鸭胚胎壳外孵化”、“鸡胚胎壳外孵化”获得成功,成果属世界首例。
  ②
  未来趋势如何?国家还应大幅增加基金总额
  启动基金作为国家鼓励留学人员的一项具体措施,已经很好地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十分巨大的。但随着留学工作的迅速发展,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出国留学和留学回国人数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而启动基金并没有随着留学回国人数的增长而增加,再加上物价指数上涨等因素,实际上等于下降了。为吸引更多的留学人员回国工作,适应留学人员回国科研启动工作的需要,国家还应大幅度增加启动基金总额。
  留学人员对此项基金有怎样的感受?
  启动基金深受留学人员和高校、科研单位的称赞。他们一致称其为“雪中送炭”、“及时雨”。很多获得资助的留学人员还形象地把启动基金比喻为“第一个烧饼”。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赵广杰说:“留学回国人员非常重视科研启动基金,它确实解了近渴。我深深地感到了国家对留学回国人员关心和照顾的温暖。”
  1988年从法国回国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的李琳博士曾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科研启动基金主要作用之一是帮助留学回国人员渡过‘开头难’的时期,有别于其它的科研基金,它的作用不能仅用几个成果或几篇论文来衡量。”
  1991年获得第二批资助的东南大学留法博士袁春伟也曾说过:“少量的资助费能给有巧妙构思且花钱不多的研究项目帮上大忙,希望教育部继续坚持。”
  华南农业大学从日本回国的杨跃生博士说:“这是我回国后获得的第一笔科研经费,对科研工作的启动起到了决定作用。”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张君新博士说:“‘锦上添花’固然好,但‘雪中送炭’更重要。”
  很多回国留学人员正是在“启动基金”的支持下,逐步争
  取到其它项目和经费,取得了一批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出版了一批高水平的专著和论文。很多人成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专家,或许多学科的专家、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
  留学人员所在的单位科研部门说,一般情况下,启动基金是留学人员回国后拿到的第一笔科研经费,给留学人员留下的印象最深,其投入与产出比也是很高的。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兼科研处长段丽萍说,启动基金对该院的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从1999—2003年,共有20位留学人员获得启动基金资助。目前获得资助的20人中,1/3(7人)已是科主任,2/3是科研骨干。
  获资助者发表高水平论文情况
  部分资助人员在《Nature》上发表文章情况: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
  7篇,北京大学刘忠范教授1篇,武汉大学秦金贵教授1篇,中国科技大学侯建国院士、杨金龙教授1篇,中国农业大学夏国良教授1篇。
  部分资助人员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情况:北京大学方精云教授
  1篇,南京大学冯一军教授1篇,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1篇,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1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12月30日 第六版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项目|科研经费|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