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华南农业大学 新世纪开局五年 科技创新结硕果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5年12月27日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推荐:
“十五”期间,华南农业大学发挥优势、开拓创新,在承担重大项目、建设科研平台、学科建设、培养科技队伍、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推广转化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抗击“非典”和防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十五”期间,华南农业大学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292项,科研总经费达到2.77亿元,是“九五”期间的3.4倍。
“十五”期间,华南农业大学共获得各级各类成果奖励108项,是“九五”的1.5倍。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0项,较“八五”、“九五”实现零的突破;省部级二等奖47项,是“九五”的5.4倍。
科研成果
陈维信教授主持完成的“果菜采后处理及贮运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利用”成果,将果菜采前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与采后处理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了有南方特色的果菜处理保鲜配套技术,申请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40多篇,在项目实施的3年间,新增利润6564多万元,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毕英佐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优质肉鸡产业化研究”成果,培育了3个农业龙头企业,育成了15个优质肉鸡新品种(其中4个通过国家审定),社会经济效益超过30亿元,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定位和粳型亲籼系的选育”和“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与推广”成果,分别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荔枝贮运保鲜配套技术推广”成果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
“夏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综合增产技术推广”、“稻蝇蚊综合防治新技术研究及应用”、“航天育种优质新品种‘华航一号’推广应用”、“植物性农药印楝素的推广应用”和“农业节水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先进人物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辛朝安教授就带领华南农业大学禽病研究室开展禽流感研究工作,成为全国最早开展禽流感疫苗研制的两单位之一,系列研究成果从2001年起连续五年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其中“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与推广”于2005年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特别是在“SARS”和“禽流感”疫情爆发期间,作为广东省SARS科技攻关专家组成员、广东省防禽流感科技攻关总顾问、广东省禽流感疫苗研究组组长,辛朝安教授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广东省委省政府的表彰,荣获“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科研经费
“八五”以来到位科研经费统计图
科技平台
“十五”期间,华南农业大学在原有的“农业部养禽与禽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昆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增了“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教育部农业与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广州市果蔬保鲜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广东高校植物功能基因组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新建了“国家农业转基因作物检测与监测中心(南方)”、“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广州)分中心”等国家级检测中心;新增了“国家优质稻新品种原原种扩繁基地”、“广东高校规模化养殖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广东高校蔬菜安全生产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等基地;新建了“广东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广东省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等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形成了重点实验室、检测中心、产学研基地、文科基地等多层次多学科的科技平台。
创新团队
在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团队“水稻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以刘耀光研究员为带头人的“水稻功能基因组与分子育种研究”团队,入选了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承担了“973”、“863”、“国家转基因研究专项”等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在植物功能基因组和水稻重要育性基因的克隆与多基因克隆载体构建等方面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优势领域
植物性农药的研究
“十五”期间,在植物性农药的研究方面,我校成为全国研究中心,特别是在印楝素农药的研究方面,申请50多项发明专利,占同期全国同类发明专利的77%。荣获广东省发明专利金奖和广州市优秀发明专利项目,研究成果已在四川、海南、广东实现产业化。发明人徐汉虹教授荣获全国发明创业者奖、广东省十大发明人和广州市十大发明人等荣誉称号,受到原国务院总理朱鎔基的亲切接见。
水稻航天育种
在国家863计划和省部重大科技项目支持下,由陈志强教授领导的植物航天育种研究中心,在我省率先开展水稻航天育种研究,选育出了系列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其中“华航一号”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的航天育种水稻新品种;“培杂泰丰”是广东省第一个达到国家优质稻米标准且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的两系杂交稻新品种。“航恢七号”等八个新品种(种质)申请了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并已进入各类育种计划,为全国多家育种单位所引进和利用。
成果转化
“十五”期间,华南农业大学开创了具有技术集群、产业集群、技术辐射、技术联动等特点的成果推广模式——“科技绿舟”,在同一地区“板块式”集中推广一批适用、先进、配套的科技成果,先后在云浮、阳东、梅州、揭阳等地实施,签订科技合同近百项。“十五”期间共推广科技成果870多项次,取得社会经济效益50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