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是科研生力军:博士后制度应有所改变

【字体: 时间:2005年12月12日 来源:科学日报

编辑推荐:

  

  

[摘选]    中国的一个现状是,不少成型的人才“流失”到国外给“洋老板”打工,去国外做博士后。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从发展规律来看,中国肯定要在改变博士后制度方面着力。中国不可能总是依赖引进人才,极端缺失时需要引进,但以后引进人才需要靠博士后这种机制。一个课题负责人手下应该有一批博士后在做科研。有人认为,从竞争能力而言,不能因为是国外回来的就有很快提升的机会。应该让国内的博士后与国外的博士后有平等竞争的机会,这样也可以促进国内博士后的发展,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研究所队伍结构要调整,科研力量的一个重要部分应该是博士后。中国博士后制度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是遍访一些研究人员后得出的共识。

    博士后不是学位,是一种资质或经历,是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往往具有探索、开拓、创新性质。科研要靠一批博士后做。

    但是有些科学家不太愿意用我们国家的博士后,因为在站时间就两年,这么短的时间也许什么都做不出来,还挺麻烦。“国外就在大量使用博士后,他们思维最活跃,能帮老师做不少事情。我们现在是用研究生替代了博士后,这个现状要改变。研究生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和培训,完善技能。真正有创造力的是在博士后阶段,博士后能更好的独立工作。”

    一位同时是管理者的研究人员表示:“在科研工作中,现行的博士后制度不利于形成良性的循环。”

    怎样让博士后切实成为科研的生力军,这个问题应该提到探求解决的日程上来。我们现行的博士后制度实行以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与现在科学发展的需要相比在某些方面已经大大滞后了。“必须改变博士后制度。博士后现在一般是两年时间,这根本不够。第一,可能招不到好的,勉强招一个,也许能力还不如两个硕士生。以生物学为例,生物学要想在一年时间里做出一个完整的重要课题是很难的。国外生物学博士后正常是四五年时间。”一位生物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这样举例说。

    博士后处于流动状态,对建站单位来讲,博士后是有期限的工作人员,不列入正式编制,而博士后肯定需要有相应待遇,他们也要养家糊口。但现在博士后指标少、经费低,有的研究组要贴不少钱,成本比较大,这也是导致大家都不愿意招收博士后的一个客观原因。

    据了解,我国的博士后制度建立至今,20年未变,这与国家整体快速发展的状态相比,显然存在很大的调整空间。

    一些科学界人士也同时表示:党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讲得好——要普惠大众,给科技界的震撼很大,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深得人心。社会在进步,国家在发展。如果能为科学发展营造出更为有利的环境,将是促使科学家们“交出更好答卷”的绝好动力。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