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韩兴国:做大科学,先创新团队文化

【字体: 时间:2005年11月29日 来源:科学网

编辑推荐:

  

  
 
 

5位正研究员兄弟般合作10年,60多篇文章5人共同署名。对此科学界少见的现象,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韩兴国指出——做大科学,先创新团队文化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专家对我们这个创新群体进行评估时,他们感到意外的是,‘你们5位都是正研究员了,还能够共同合作研究(这么多年),也能够共同发表文章。而大部分的首席科学家之间是很少合作的’。”

    11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创新案例系列讲座上,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韩兴国带着几分自豪向听众介绍他的研究团队,也一再强调团队建设在科研创新中的重要性。他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科学家的合作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发几篇文章,共同带一些学生、开一门课,还要建立起一种真正的互相尊敬、互相支持、互相欣赏的文化。

    韩兴国说,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有一支队伍。现在的科学已经不同于100年前,也不同于刚刚过去的上世纪,仅仅一个人从事科研,特别是生态学方面的科研是很难的。“打开专业杂志你可以看到,只有一两个作者的文章很少,像水稻基因组、人类基因组计划等文章的作者甚至超过百人。现在,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系统发表的大量文章都有10位以上的作者,这说明大科学研究需要团队,需要大家优势互补,需要整合大家的专长。只有这样才能够做一些大的科学,才能够在短期内取得一些高质量的成果。”

    他特意介绍了自己研究团队中的5位主要成员。韩兴国自己是1992年加入这个团队的;董鸣1999年从荷兰归国以后加入;蒋高明从1988年起一直在植物所工作;白云飞从1995年开始参与合作,1999年正式加入;李凌浩是从1994年开始跟大家在一起。

    韩兴国说:“我们5人领导的研究组一共发表文章600篇,其中220多篇SCI论文,有60多篇文章是我们5个共同署名的。我们的合作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如兄弟一般。”

    韩兴国还透露,他们这个团队今年被批准为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第一批获资助360万元。专家对他们这个创新群体进行评估的时候,对5位正研究员能合作这么长时间感到意外,因为大部分的首席科学家之间是很少合作的。但是韩兴国他们多年来一直坚持这个理念,他还对在座的研究生说:“我的一个合作者,德国的一个科学家,拿300万欧元跟我们合作,就是看中我们这个群体。希望你们将来成为科学家的时候要注意合作,这是我在国外还有这十几年来的体会。”

    5个人如何解决矛盾和冲突呢?韩兴国回答说:“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评审专家到我这个组里问了所有的人,一个人一个人地谈话,问他们‘如果韩兴国不当所长了,他是否还能‘管’得住你们’。我个人很有信心,因为这并不是一个管得住和管不住的问题,权力再大,科学家也并不一定听你的,因为每一个科学家都有自己的性格,都有自己的理念和训练背景。我们5个为什么能够在10年内一直合作?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因素:第一,我们合作的政策是透明的,所有的事情都在做之前谈好,甚至一篇文章的排名顺序也先谈好了再去写,谈不拢,就别写这篇文章,别写完了闹腾。第二,要公平。事情不怕不均,就怕不公。第三,大家要经常在一起沟通,喝酒、聊天儿,一块儿出差、参加国际会议。沟通也要体现一些人文的因素,科学(家的合作)并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发文章,共同带一些学生、开一门课,还要建立起一种真正的互相尊敬、互相支持、互相欣赏的文化氛围。”

    韩兴国说,自己带领的创新群体如果能够再一次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验收,会在第一批资助的基础上再获360万元资助,如果能够通过第二次验收,还将获360万元资助,也就是说,有被资助1080万元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只被资助一次,这说明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但是我们5位都决心,再合作10年左右。”他笑着说,“那时候我也到了退休的年龄。”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