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7年成效探营

【字体: 时间:2005年11月22日 来源:科学时报

编辑推荐:

  

  选才:高考+三轮复试

    在中国,大学少年班往往被蒙上神秘的面纱,少年大学生更是充满传奇色彩。在大多数人看来,少年大学生就是“神童”、“天才”,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然而,我们对中国科技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1978级少年班部分毕业生的跟踪采访发现,几乎所有人小时候都既会玩、又会学。家长对他们的管理也比较民主,他们的“聪明”不是用强化班和题海战术之类“训练手段”制造的。在中科大少年班老师的眼中,所谓“神童”,其实和普通孩子也没什么区别,只是在智力上比别的孩子更为早慧,更早掌握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因而在学业上取得领先优势而已。

    “我不像别人有过跳级的经历,恰恰相反,我留过级。”14岁考入中科大1978级少年班,15岁公派到瑞典留学,23岁成为博士,27岁获得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亲自颁发的“李光耀顶尖科研奖”,现执教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谢旻说,当年父母担心自己上山下乡年龄太小,特意让他在四年级做了一回“留级生”。“由于我上学比较早,接受能力强,老师讲一遍我就完全懂了,学习比较轻松,玩的时间也比别人多。”

    “少年班选才经历了由经验选拔到科学选拔的发展过程。”少年班管委会主任陈卿教授说,当初选才是老师带着几份卷子,听说哪里有聪慧的少年,就去考他,觉得不错就把他招来。1978年3月入学的21名少年大学生大多数没有参加当年的高考,是特别招收的。后来,中科大就逐步地把这种方式细致化、科学化,从过去的单一社会推荐、学校考察,逐步发展成为高考初选和本校有针对性复试、面试相结合的比较科学合理的录取机制。

    通过高考初选后,参加少年班的复试是非常严格的,其内容包括三轮。首先是数学、物理、英语三科的测试。有些试题还有一定的背景,内容与高考的内容有差别,而且并不适合一般高中生做,只是为一些思维较好、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准备的。通过这种测试主要了解学生对这些学科理解的深度、广度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次是请大学教授给这些学生上课,主要是数学和物理,用通俗的语言讲授一些他们从未接触过的知识,然后马上进行测试,检测这些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最后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了解他们的心理成熟度。三轮测试完毕之后,综合这些测试成绩和高考成绩,再进行一次筛选,留下的才是正式的少年班学生。

    今年,中科大少年班通过高考从3300多人中初选47人,经过学校的三轮复试,最后录取了41人,其中1人转入普通班学习。

    实践证明,通过高考的初步筛选,再经学校的复试选拔,录取的学生是非常优秀的。中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认为,少年班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现行招生制度“选才大一统”的缺陷,少年班招收培养的是一些更早掌握了学习方法、正常情况下又无法进入大学深造的“早慧”学生,在尽可能不埋没人才的同时,为今后全面改革招生制度,进行了必要的探索和准备。

    培养:不分专业

    客观地说,少年班的学生大多数天资聪颖,但毕竟还是懵懂少年,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其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尚未完整,因此,将这些“特殊人才”集中起来进行因材施教的特殊培养是大有好处的。为此,中科大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少年班管理委员会,将学生单独编班学习,派专人管理,这在全国少年班中也是唯一的。

    陈卿认为,如果少年班的学生招进来后,就分散到各个系去,生活在与自己年龄和心理差别较大的群体中,那么这些学生除了年龄小,与其他学生就没有什么区分。

    “中科大少年班最大的成功还在于探索出一个通才教育和因材施教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协调发展的培养模式。”朱清时说,“我们现在的大学,学生一入校大多必须分专业,而少年班很多年前就采取入学后不分专业,先强化基础课,二年级以后,再自选专业的模式。这样学生才能选准他有天赋且喜欢的专业。对任何人来讲,干自己喜欢的专业,取得成绩的可能性都会大得多。”

    “少年班给我多了一个选择,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现执教于美国北卡大学的1978级少年班的秦禄昌介绍说,“那时候大学一般不给你选择的机会,让你学什么你就学什么,可在少年班学习,我了解了学校的专业设置,按自己的意愿学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当时,杨振宁、李政道在物理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事迹深深激励了他,挑选专业时,听了近代物理系的介绍,让他认识到近代物理是解释人类根本问题的学科,对人的思维极具挑战性,于是他选择了近代物理系。

    和秦禄昌一样,少年班同学在进校学习一至二年后,对大学里的学科、专业及其发展有所了解,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潜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选择专业。

    少年大学生:保持平常心

    朱清时认为,少年班教育,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智力培养,而应该是全方位的发展和培养,尤其是人格和创造力的培养。多年来,中科大注重培养少年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毕业于心理教育专业并做了多年班主任的沈克祥老师介绍说:“我们每个班主任都要进行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学习,以解决学生年龄小、压力大的问题。”

    与此同时,中科大于1985年就在全国率先开办了教学改革试点班(又称00班),属于广义的少年班。学生主要来源于各省高考总分名列前茅者、各学科竞赛的优秀者、全国重点中学的保送生以及每年报考中科大的新生中成绩最优秀者。试点班是一个尖子生、优秀生高度集中的地方,由此也形成了较高水平的竞争平台。试点班与少年班的学生同班上课,采取混合编班形式进行管理,让两批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学生相互照顾、学习,共同促进。

    少年班学生一直是公众眼中智力超常的高智商少年精英,一些年纪较小、兴趣广泛、能力超强的少年班学生,不可避免地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早在1978级少年班学生进校之初,首任少年班班主任汪惠迪老师就开始琢磨着给少年班学生打“预防针”——请很多专家学者来谈人生、做学问,希望少年班的学生能在这么一个特殊的班级里,不要看重自己的特殊性,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荣誉和压力,尽快融入大学生活。

    少年班的孩子并不是关在校园内“死读书”,他们的业余生活多姿多彩。汪惠迪老师介绍,她当时就组织学生每天下午跑步、打球,每个星期学唱一首歌,每个月外出活动一次,还经常组织排球、足球、围棋比赛。“我在少年班虽只有一年的时间,但这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最难忘的阶段。”此前一直和比自己大的同学在一起学习生活的谢旻,进入少年班这个集体后,接触了很多和他同龄的优秀少年,他很快融入集体,开始自由自在地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和娱乐。让他得意的是,直到现在,很多年轻学生的乒乓球和羽毛球水平都赶不上他。

    英才教育仍需探索

    一提起少年班,大家便想到“科技精英的摇篮”、“未来科学家的发源地”。少年班的目标似乎生来就是培养天才,如果不产生几个爱因斯坦似乎就是少年班办学的失败。因此,从中科大少年班开办的那天起,是因材施教还是拔苗助长、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废止还是开办的讨论就一直未停止过,而且仍将会持续。

    朱清时指出,社会对少年班赋予极高的期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成果应该是积累出来的,虽然现在少年班毕业生当中已有很多人取得了成绩,但他们刚刚年届40岁,而许多国内外科技大奖的获得者平均年龄在五六十岁以上,因此现在仅仅是他们刚刚开始发挥积极作用的阶段,而不是坐等收获各种奖牌的时候。中科大少年班创办27年来,共招收1134名少年大学生,在已毕业的942人中,85%以上的应届毕业生考取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30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并且在社会各领域涌现出如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张亚勤、被授予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的卢征天、被誉为“纳米博士”的秦禄昌、世界上第一位认知学博士张家杰等国际知名的杰出人才,说明少年班的成才率和成才度都是很高的。

    “当然我们也有过经验教训,”朱清时坦率地说,“过去媒体对少年班过分关注,报道连篇累牍,甚至经常进入少年班进行采访。在外界超乎寻常的关注下,不少学生精神压力巨大、成绩下滑,以至于舆论开始质疑少年班。现在我们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几乎不再受干扰。”

    对于少年班当初最受媒体关注的“神童”宁铂等人的遭遇,当年的班主任汪惠迪感到难过,但是并不觉得意外。“当时各个方面的因素都对这几个特殊的孩子不利。”她说,“可是,我们眼看着一切发生却无能为力。”

    1978级少年班学生郭元林已经是清华紫光集团总裁,他认为,创办少年班,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特种人才或者潜质深厚的超常人才,是发现和积聚人才的一个捷径,是一个极具创新色彩的举措。他觉得不能把平均发展和整体成才作为少年班的培养思路,当然这会有一些不公平和残忍,有些人会“牺牲”或者变得平庸,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宽容。对少年班需要宽容,这是一个民族和社会创新精神所必需的环境。

    面对各种议论,中科大的反应很平静,这平静的背后,是基于对少年班的成熟而理性的认识。朱清时说:“评价教育应该注意用统计的办法,不能因少数个别人的失败而否定全盘。少年班创办27年间,成绩有目共睹,它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进。目前对于各类少年班的成败得失进行认真总结,有利于把我们的少年班办得更好。”(作者:胡胜友)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