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华人科学家与港大合作发现治癌重要因子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5年10月21日 来源:生物通
生物通报道:淋巴管新生(Lymphangiogenesis)与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肿瘤细胞转移两个重要方式,但是相对于肿瘤的血管新生研究,长期以来淋巴管新生都受到忽视。最近来自瑞典卡洛林斯卡肿瘤与微生物中心(Microbiology and Tumor Biology Center, Karolinska Institute)的曹义海教授与香港大学生化系周中军,以及英国牛津分子医学Weatherall中心的研究人员一道发现了两个类似于胰岛素的生长因子对淋巴管新生的诱导作用,为研究肿瘤细胞转移中的淋巴管转移提供了前台基础。这一成果公布在10月PNAS上。
癌细胞在扩散的过程中会自己制造新淋巴管转移,这种现象被称为“淋巴管新生”现象,癌细胞利用这种新的淋巴管作为通道,转移到淋巴管密集的淋巴结上,从而进行它的转移。在去年下半年的日本癌症学会会议上日本科学家们发现通过抑制淋巴管的增殖可以抑制癌细胞的转移,这就进一步证明了淋巴管新生与癌细胞转移的关系。
曹义海教授等人通过对小鼠眼角膜的分析,发现两个生长因子――IGF-1和IGF-2可以诱导淋巴管新生(通过观察LYVE-1(一种淋巴管内皮标记物)的变化),而且有意思的是IGF-1所引起的淋巴管新生并不会被可溶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抑制,这也就是说IGF-1诱导淋巴管新生并不需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信号通路。进一步通过免疫组化,RT-PCR和芯片分析在淋巴管内皮发现了IGFs受体,这些都说明了可能IGFs是淋巴管新生的直接作用因子。
由于IGF及其受体家族在各种肿瘤细胞中有广泛的表达,所以这一研究成果说明也许可以从这两个因子入手抑制癌细胞淋巴管新生,从而治疗癌症。(生物通记者:张迪)
附:曹义海,出生1959年的山东潍县,1983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之后于中国医学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1986年到瑞士留学和研究,先后获医学博士和分子生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为瑞典卡洛林斯卡皇家医科院终身教授。
原文出处: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1073/pnas.0507865102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1 and 2 induce lymphangiogenesis in vivo
( angiogenesis | insulin-like | growth factor family | vascularization | tumor growth | metastasis )
Meit Björndahl *, Renhai Cao *, L. Johan Nissen *, Steve Clasper , Louise A. Johnson , Yuan Xue *, Zhongjun Zhou , David Jackson , Anker Jon Hansen , and Yihai Cao *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