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技术引入文物保护中华文明探源研究

【字体: 时间:2004年08月19日 来源:科学时报

编辑推荐: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获悉,近日,湖北省博物馆“遗址大型饱水木构件原址保护技术研究”取得两项重大科研成果,并经有关部门验收。两项成果分别为“遗址中高含水木构件脱水定型的微生物方法”和“无强度丝绸的微生物加固方法”。  

        据课题组负责人、湖北省博物馆研究员陈中行介绍,这两项成果是国家“十五”重点攻关项目“文物保护技术与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取得的成果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和湖北省轻工研究院的陈子繁、陈光利,中科院武汉分院的程昌炳等即已开始采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材料,进行大量复杂的科学实验,终于在相关文物保护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前,国内外对于各类文物的保护,基本采用化学方法或者物理方法。但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对于文物的长期保护,均存在难以克服的弱点,甚至最终导致文物的毁灭。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浙江印山越王墓及萧山独木舟遗址、成都商业街船棺遗址等大型墓葬和遗址的发掘出土,如何在原址保护大型饱水木构件,成为我国文物科技界的一大难题。课题组采集了样品,采用微生物材料对其进行脱水加固定型处理,处理后的木构件各向收缩率接近零,且色泽不变。  

        该方法在保护湖北江陵马山墓出土的战国丝织物、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丝织物等文物中也取得不凡效果。丝织物文物目前通行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保存既无法向世人展示,也给研究工作造成困难。课题组采用微生物材料进行加固保护湖北江陵出土的战国丝绸,获得成功,不仅色泽不变,而且拉力强度由处理前的零增加至52g/cm2,可以折叠、卷曲,随意拿取而没有任何损伤。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微生物|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