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团队育成世界上第一份杂交旱稻不育系

【字体: 时间:2004年05月17日 来源:

编辑推荐:

  

  [AD340X300]

新华网上海5月14日电(记者李荣)虽然中国有针对性的旱稻研究起步较晚,但目前已经取得一些关键性的突破。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说,以这个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研究员为主的研究团队已育成世界上第一份杂交旱稻不育系。这表明中国在全球率先完成杂交旱稻的三系配套,目前这个团队正在进一步选育优良的杂交旱稻组合。 

罗利军研究员说,对于杂交旱稻,人们最为关心的除了节水效果之外,还有产量和米质两大问题。目前他们已经选育出2个杂交组合,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在节水50%的栽培条件下种植,产量潜力分别达到每亩550公斤和600公斤以上,株叶型好,抗旱性强,米粒细长,米质优良,还带有茉莉花香。科学家们特意煮了一小锅这种杂交旱稻的稻米给记者品尝,确实口感细软。 

中国工程院卢良恕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说,稻谷抗旱育种包括在旱地种植的旱稻及抗旱性较强的水稻两部分,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水旱各宜,选择种植。后者适应面更广一些。而真正在旱地种植的旱稻估计未来的发展空间在5000万亩左右。 

据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的专家估计,我国现有2亿至3亿亩沙丘、盐碱地及南方山区的旱地,如能开发一定的面积种植杂交旱稻,可年增稻谷250亿公斤以上。在近10亿至15亿亩的旱地作物内如能间种或套种一部分杂交旱稻,可年增上百亿公斤稻谷。此外,传统低产的旱稻及靠天雨种植的水稻田如改种高产旱稻品种,又可年增稻谷约50亿公斤。 

专家说,种植旱稻可以节水,节水就减少了灌溉,减少灌溉就等于节约了能源,还可缓解因过度灌溉产生的土壤盐渍化,减少水土流失,产生生态效益。所以推广旱稻,其社会经济效益是“综合”的,可同时缓解水资源、粮食和生态三大“瓶颈”问题。(完)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