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成功完成人类全胚胎体外培养

【字体: 时间:2004年04月23日 来源:

编辑推荐:

  

  [AD340X300]

人类在体外“怀胎十月”,免遭分娩之苦将不再是梦想。记者2004年4月15日从辽宁省计划生育科学研究院获悉:以王彤博士为首的研究小组在我国首次完成人类全胚胎体外培养,并取得成功。迄今为止,该研究小组已经体外培养成活人类胚胎28例。

透过显微镜,记者探看到了生命的奥秘。一个约1厘米的人形胚胎正躺培养液内,发出生命的颤抖。尚在发育过程中的心脏带动着整个身体在水中不停地搏动。这个胚胎已经呈现人体初期的海豚形,一条小尾巴向腹部卷曲。王彤博士告诉记者,这个胚胎正处于心脏、肝脏的成型时期。按照他的指点,记者仔细观察到胚胎头部的“眼睛”,还有“他”背部的骨骼初形。

王彤博士随后向记者出示了其他2个胚胎,他告诉记者:这些胚胎脱离母体后,在培养液中成功存活。这些标本的存活时间长短不一,最短的仅活了1天,最“长寿”的则达22天。

研究人员向记者介绍说,一些妇女由于罹患妇科肿瘤等疾病被切除子宫,但是卵巢仍然发育正常。“她们很希望能生下孩子,甚至不惜用以生命做“赌注””。如果通过体外培养人类胚胎的方法,将使这些妇女免受死亡的考验。“这些妇女只需提供卵巢内的卵子,医护人员将卵子与其合法丈夫的精子在体外结合”。一些患有心脏病、红斑狼疮的母亲便可“生”下孩子。

王彤博士曾经在体外成功培养胚胎心脏,让已经“死去”的组织重获新生,他告诉记者,日本学者曾经成功将17周的山羊胎儿在体外培养3周至妊娠期满。国外一些学者也模拟体外循环机理将人胎儿培养存活1—2天,临床上有将体重达400g流产胎儿培育成活的报道。

据悉,“人造子宫”、体外培育胚胎的敏感话题再次引起人们对医疗技术、伦理道德各层面的讨论与争议。医疗小组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标本均来自自愿中止妊娠的早孕妇女。这些受精后20天—50天的胚胎长度约在2毫米—1厘米之间。由于哺乳动物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接近性”,研究人员运用这些标本将有助于揭示人类胚胎在子宫内发育的奥秘。

有学者认为,人类胚胎从囊胚期在体外持续发育乃至完全取代宫内妊娠取决于社会需求与科技水平。人类胚胎与胎儿在体外完成发育直到分娩将“成为妇女生育解放的福音”。王彤博士最后表示,人类植入胚胎体外培养的首次成功,将使重现人胚体内发生、发育和分化的部分阶段成为可能,对“人造子宫”领域做出有益的尝试,亦是人胚体外培养技术的进步。《中国日报》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体外|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