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兔热病菌的基因组序列被破译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4年03月01日 来源:
编辑推荐:
[生物通讯]美国和欧洲的两个独立研究小组破译了人畜共患的高传染性病原体--兔热病(tularemia)菌。
美国能源部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和瑞典Uppsala 大学的科学家分别测序了兔热病病原体--Francisella tularensis的两个不同菌株。参与该计划的其他研究人员还包括英国Porton Down、瑞典国防部、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载体传播传染病分部以及马里兰州Walter Reed军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比较这两个菌株的基因序列将有助于我们识别出使一个F. tularensis菌株比其它菌株毒性更大的基因及其对应的蛋白。”其中一个研究小组的领导人、生物学家Emilio Garcia称。
对微生物基因组序列的了解可以促进对微生物基本生理和代谢过程的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更有效的疫苗以及更好的兔热病检测、诊断和治疗法方法。
兔热病是一种罕见但又极为严重的疾病,通常是通过昆虫叮咬和人与野兔、牧羊犬以及其它小型和中型动物接触传播的。虽然很少致命,而且抗生素可以治疗,但该病会引起严重的、长期的类似肺炎症状和各种腺体和肠胃功能失调。只有10种微生物进入人体会一起发热,兔热病菌就是其中一种,因此它也成为所有人类疾病中最具传染力的之一。
兔热病最早于1911年被发现,是一种细胞内病原体:侵入机体细胞,关闭正常免疫应答,然后在机体内增殖。兔热菌能通过开放创口、呼吸、消化以及虱子和鹿虻的叮咬进入机体。感染该病后24至48小时内就会出现典型的肺炎和发热症状。
Uppsala大学测序的剧毒SchuS4菌株主要存在于美洲,而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测序的菌株F. tularensis LVS虽然毒性较弱,但在北美、欧洲和东北亚以及中亚分布更为广泛。
F. tularensis LVS 序列由约190万个碱基对组成,有关数据已在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的网站上发表(http://bbrp.llnl.gov/bbrp/html/microbe.html)。SchuS4菌株的序列信息可在http://artedi.ebc.uu.se/Projects/Francisella获得。一旦序列信息全部完成注释,两个基因组就可被收录到Genbank。(生物通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