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蛤与细菌奇特共栖(图)

【字体: 时间:2003年11月07日 来源:

编辑推荐:

  

  [AD340X300]

 

蛤给细菌提供硫化物是一种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共栖方式

新浪科技讯:美国东部时间11月5日(北京时间11月6日)消息,美国加利福尼亚海洋学研究所海洋生物学家苏赞尼-杜弗尔和霍尔斯特-菲尔贝克在11月6日一期《自然》发表文章,报告动物王国普遍存在着奇特的共栖生活,其表现形式正如所谓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两种动物共栖生活在一起时,常常可发现其生活方式或解剖结构的改变。杜弗尔和菲尔贝克发现,一种小挪威蛤和共栖其中的细菌,确实能够很好地享用这只共栖生活的蛋糕。该挪威蛤的肉足特别长,从而使寄居在蛤鳃处的细菌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

5厘米长的索足蛤远不是一个完美的主人,它就像《糖果屋》中的女巫。索足蛤给寄居的细菌客人喂食,其目的在于日后将细菌吃掉。而细菌别无选择,因为蛤是细菌生长繁衍所需硫化物的唯一供给者。蛤之所以如此地与细菌共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硫化物对蛤有毒性,蛤在需要产生大量硫化物的贫氧生活条件下会室息。因此,蛤便在富氧的沉淀物表面生活,并且驱使细菌处理沉淀物下面富含硫化物的泥浆。

为了研究蛤如何控制这种漂亮的共栖生活过程,杜弗尔和菲尔贝克在12个贻贝养殖池里研究了索足蛤。他们选用的索足蛤有5种,每周为其拍摄X光相片,其中5种是与细菌共栖的,2种是非

共栖的。缺乏共生体的蛤朝向沉积物表面挖掘的、作为呼吸和滤食孔洞的隧道短。相反,含有共生体的蛤则将其肉足伸向下方。有共生体的蛤在低硫化物条件下挖掘得更深,其孔洞的分枝更多、更长,是富含硫化物条件下孔洞分枝和长度的2倍。有一个蛤的肉足特别巨大,超过了其自身贝壳长度的30倍,达13.9厘米。

加利福尼亚大学海洋生物学家詹姆士-查尔德斯认为,该研究表明,蛤给细菌提供硫化物是一种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共栖方式。尽管曾经有人考虑到了掘洞和硫化物处理之间的联系,但本结果则是这方面的最好证据。

摘自 新浪科技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共生|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