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加科学家发现营养状况以及种群密度可以改变动物线虫的自然性别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3年11月27日 来源:
编辑推荐:
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科学家近日获得了一项十分有趣的发现:营养状况以及种群密度可以改变动物的自然性别。
参与这项研究的戴维·皮尔格瑞姆博士指出,众所周知,人类虽然会根据环境变化改变自己的行为。但是,人体的基本基因构成是恒定不变的,不会因外部影响而变。然而,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动物的自然属性以及基因构造却能通过营养状况以及生存环境发生变化。
皮尔格瑞姆和同事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说,跟人类一样,雌性线虫携带的是XX染色体,雄性携带的是XY染色体,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是,深入研究令他们惊讶不已:线虫的雌雄比例可以依据它们感知的食物数量的多寡而变。当雌性线虫处于幼虫期还没显现出性别特征时,它们会预测判定,如果自己长大成年,能有多少食物可以利用。如果它们感觉一旦自己性成熟后,口粮充裕,能有很多食物供自己果腹,于是相当多的雌性线虫就会失去一个X,摇身变成雄性基因结构;如果它们认为未来口粮不足,它们将留住自己染色体上的两个XX,保持自己的“女儿身”。
科学家表示,这种线虫其实是雌雄同体,因为它能产生精子以及可以自我受精的卵子,即使找不到“丈夫”,也能生育后代,只不过生下的全是携带XX染色体的女儿。
除了口粮这个第一位的影响因素,种群密度的影响力位居第二。如果线虫虫口密度高,此时转变成雄虫将有利可图,因为雄性线虫稀少,找到潜在女伴的机会更高;如果虫口密度低,那么线虫保持雌性身份将更加安全,因为即使它找不到丈夫,也仍然能够生育后代。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