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动脉硬化基因疗法的副作用

【字体: 时间:2002年07月31日 来源:

编辑推荐:

  

  [AD340X300]

    [生物通讯]一项新研究显示,一种通常用于化解血液凝块的药物如果通过基因疗法大量供给体内,就会使动脉硬化症病人的病情恶化。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是一种天然形成的蛋白质,用作溶解动脉硬化病人血管内危险的血液凝块的药物。由于它的作用机理是稀释血液,因而具有导致机体其它部位出血过多的可能副作用。

    动脉硬化是指血管的慢性与增生性改变。研究人员早先就已发现,通过基因疗法可以诱导机体只在动脉增生部位产生过量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这样,血液的稀释就不会导致机体其它部位出血过多。

    在当前这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探查了这种基因疗法是否存在副作用。

    根据文章的作者之一、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心脏病学分部的副主任、医学副教授David Dichek博士,研究人员以家兔为研究对象,发现体内尿激酶含量过高会导致血管壁增厚。

    “我们对于改造血管,使之内部不能形成血液凝块的研究很有兴趣,”Dichek说。“我们的方法是让血管大量表达一种能够阻止或溶解血液凝块的分子。”

    Dichek 和他的同事首先克隆了家兔基因组中一个编码尿激酶的基因,然后用一个病毒作为载体将基因运送到家兔的动脉中。给其中一组家兔喂以高胆固醇饮食,高胆固醇饮食会增加动脉阻塞风险。另一组家兔在喂以高动脉堵塞风险饮食的同时,还被注射一种非活化的安慰剂。

    接下来的4周里,研究人员每周都检查了家兔的动脉。

    1周后就出现令人惊异的结果,Dichek说,经遗传改造的家兔出现动脉变窄的现象。科学家知道,动脉变窄正是动脉硬化早期阶段的症状,Dichek 说。

    在接下来的第二周,正常家兔和高尿激酶含量家兔的动脉没有出现大的差异。但在第3和第4周里,研究人员注意到,遗传改造家兔的血管内壁开始增厚。

    研究最终证明,尿激酶基因疗法并非动脉阻塞病人的福音,Dichek说。但研究结果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导致动脉硬化的过程,他补充说。

    已有其它研究证明,动脉阻塞病人血管内尿激酶含量过高,Dichek说。这尿激酶很有可能是导致动脉硬化的病因而并非疾病导致的结果。

    “我认为,基因疗法作用不知一面。”Dichek 说。“这项研究就是一个范例,如果你造作过程中足够缓慢而小心谨慎,即使最终结果是消极的,你也会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也会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疾病。”

生物通摘译自Reutuershealth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动脉硬化|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