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分析揭穿珊瑚杂种的欺骗性外表(图)

【字体: 时间:2002年06月18日 来源:

编辑推荐:

  

  

    [生物通讯]珊瑚的形状千奇百怪,海洋生物学家要区分出哪些是独立的品种,哪些只是同种珊瑚的不同外形可不是件容易事。现在,研究人员终于对珊瑚的分类矫枉过正,至少对于“3”个加勒比珊瑚品种是如此。通过对珊瑚进行比以前更为广泛的遗传分析研究,科学家们证明,珊瑚的外表具有欺骗性:这“3”个珊瑚品种实际上是两个。

    [AD340X300] 许多珊瑚看上去杂乱无章。繁殖季节到来之时,成批珊瑚同时在几夜之间释放出无数卵子和精子。偶尔,会有不同品种珊瑚的精子和卵子碰到一起,配对产生杂种珊瑚--至少实验室检测显示它们却是不同亲本配对形成的杂种。但这些杂种能否存活,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们能否进行有性繁殖,还存在普遍的争议。如果珊瑚杂种之间能够进行有性繁殖,那么它们就有分化为新珊瑚品种的潜力。

    哈佛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Steven Vollmer 和Stephen Palumbi估测了“3”个珊瑚种的DNA样品,这3个品种分别为鹿角大珊瑚(staghorn)、疣鹿角珊瑚(elkhorn)和Acropora prolifera。研究人员比较了两个基因的非编码区即内含子和线粒体DNA序列。如研究人员所料,鹿角大珊瑚和疣鹿角珊瑚两个品种中每一基因的两个拷贝的内含子和线粒体DNA都可轻易区分开来。但A. prolifera中,每一基因的两个拷贝却是分别来自以上两个品种。也就是说A. prolifera是鹿角大珊瑚和疣鹿角珊瑚两个品种杂交产生的第一代。有关研究发表在6月14日期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珊瑚杂种相对较晚的起源出乎研究人员的意料,这表明A. prolifera并非一个独立的珊瑚品种--至少Vollmer 和 Palumbi坚持这样认为。由于珊瑚杂种的有性繁殖率极低,因而即使它们能够长期存活、靠无性方式繁殖,在进化的道路上也行不通。

    尽管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二人的解释并非无懈可击,但其它研究人员还是认为这项工作十分重要。阿拉巴马Dauphin Island海洋实验室的海洋生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Richard Aronson指出:识别出能够进行有性繁殖的珊瑚品种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们确定应该保护哪些珊瑚,因为真正的品种是能够根据条件变化而改变,最具进化潜力的那些品种。了解珊瑚杂种的遗传学和生物学特点,十分关键,他补充说。

生物通摘译自SCIENCE NOW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珊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