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孵化生物产业?

【字体: 时间:2002年04月09日 来源:

编辑推荐:

  

  

生物技术产业是21世纪重要的朝阳产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现阶段生物产业规模尚不足世界总量的一个零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资金、市场、政策等各个方面的困难,但是目前最大的困难是资本介入问题。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副所长吴乐斌疾呼:

“生物科研成果产业化目前难以顺利进行。我们拟以我所四十年来积累的技术为投入,建立生物产业孵化器,却没有投资者。我们不但要把已有的技术推向市场,更重要的是,要在孵化器这一技术平台上研究开发世界领先的前沿技术。最大的困难是生物产业孵化中心没有投资者。”3月29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吴乐斌副所长接受记者采访时,再三强调了它们目前的困境。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40年来在原创性、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方面成果突出,如在胰岛素的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合成等工作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很多成果只做了一半,没有资金支持后面一半,无法转让和产业化。”吴乐斌副所长忧心忡忡。

“我们有些成熟项目,但企业觉得风险大,回报不稳定,婉拒或减少预定投资;一些小企业根本就不愿意对孵化器投资,他们只对周期短、风险小、回报快的项目感兴趣。有些大企业投生物技术是包装形象,炒作股市以图高额回报。”吴副所长叹道,“很多投资者是叶公好龙,对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缺乏真正的了解”。

其实,对于生物产业的介入,资本来源无非是民间、地方政府和国家。民间资本对生物产业缺乏了解,认为风险太大,甚至难以收回成本;再加上生物产业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兴行业,技术和市场难以在短时期内建立、健全;同时由于新的生物技术开发周期长,难以在短期内见效。这些因素使得民营资本,甚至是一些国有企业资本不愿意介入生物产业,尤其是生物产业孵化器。

一位香港老板说:“我们投资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钱来得稳,比银行利息高,回报率稳定。你那些项目,风险大,又不好懂,不知道哪个环节会出问题。”

看来,生物产业的发展还得依靠地方政府和国家的扶持,在我国现阶段,很多地方政府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回报慢,周期长的项目和技术也不愿投资。

“孵化器需要用地,用地后农民能不能安置?生物产业孵化器怎样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你能交多少税?”这是地方政府领导首先要问和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吴副所长不得不经常要回答的问题。

吴乐斌认为,有些地方领导把生物产业混同于传统产业。生物产业不像传统产业那样,可以雇佣更多的熟练工人,解决地方的就业问题。生物产业投入大、风险大,其产出更大,不但对地方,对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有些地方政府对生物孵化器很有兴趣,但是他们提出孵化器要办到他们的地方,投资不愿外流。“这些领导对生物产业的发展背景不熟悉,‘沙漠里种不出蘑菇来’,孵化器必须紧密和大学以及科研院所紧密联系,国外所有的孵化器都建在大学旁边,比如芬兰建设的世界第一家生物产业孵化基地紧贴赫尔辛基大学,硅谷依靠斯坦福大学等等”。

最后,国家目前也难承担为生物产业投资的任务。他认为,与国际相比,近几年我国在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项目资助中,对于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发展是杯水车薪,国家在生物产业的投入和产业规划发展方面还很不够,缺乏整体的发展框架和政策支持。吴乐斌强调说,我国的生物技术与国外的差距仅在5-10年左右,而且在个别领域能达到国际领先地位,他呼吁,现阶段国家应加大投资力度,确保生物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摘自 科技之光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生物产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