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类基因领域四“巨头”汇聚上海 点评中国成就 共话技术未来

【字体: 时间:2002年04月15日 来源:

编辑推荐:

  

      徐立之、佳之、艾瑞克·兰德、陈竺,四位在全球基因组计划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昨天齐聚申城,共赴国际人类基因组“上海会议”,这使得本次大会变成一次难得的“英雄会”。开幕式前,四大“巨头”神采飞扬,点评中国生命技术的巨大成就,共话“后基因组时代”的美妙未来。
   
    中国基因组学研究跻身国际前沿水平
   
    徐立之:在浩大繁琐的基因组计划中,中国科学家凭藉不畏艰辛的精神,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以及水稻测序工程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可以说,在序列测定、信息分析等技术层面,中国已达到世界水准。
   
    当然,在科研应用和创新上,目前中国与世界一流水平仍有差距。建议中国科学家眼光放远,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同时加快现有成果的应用进程,进一步成为世界基因组研究的“领头雁”。
   
    鶷佳之:中国为本次国际基因组大会带来了一批特别的“礼物”,比如世界上第一张水稻全基因组图谱,还有即将共同完成的黑猩猩22号染色体测序。所以,应该让全世界有更多机会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
   
    知道中国最宝贵“财富”是什么?丰富的基因资源!因此,中国科学家应尽快完成对这些庞大家系的调查,并建立起完整的基因数据库。
   
    兰德:2001年夏天,我刚刚祝贺过中国在人类基因组1%测序中的出色工作,本月初,我再次发来了贺信,因为你们完成了水稻基因组测序。
   
    我想说,中国的基因组学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成长很快。你们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10年才能达到的目标,使这个国家一下子跻身于国际生命科学前沿水平。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基因组序列,将受到科学界的尊敬与感谢。
   
    后基因组时代正走来
   
    兰德:人类基因组已经解码,但目前,科学家还不能详细阐述每个基因所扮演的“角色”,到底代表哪种疾病。所以下一步,我们需要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找到各个家系的遗传特点,以及建立一张与化学周期表同样重要的生物周期表等。
   
    概括地说,“后基因组时代”的最终目标,是要把深奥的DNA语言变成一本基因大百科全书,让一个普通的大学生都能随时获取所需内容。
   
    徐立之:如今,我们正通过对模式动物的研究,寻找治疗疾病的“基因靶”,并让这些结果尽快造福于全人类的健康。尤其要关注一些特有的癌症类型,同时需要在基因诊断技术上不断突破和改良。
   
    陈竺:破译掌管人类生老病死的密码,单核苷酸的关联研究意义重大。它能为我们阐释人类差异的遗传基础,告诉我们为什么同种药物作用于不同患者的功效有异,而某一类人群又比较容易患上同一种疾病,进而为患者“量体裁衣”。
   
    鶷佳之:即使基因测序全部完成,也只好像是一本没有姓名、只有号码的电话簿。因此,我们未来的工作应该是努力寻找各种各样的致病基因,尤其是针对诸如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等困扰人类多时的顽症。同时,应尽快建立亚洲人种基因组,加快研发出适应亚洲人基因特征的基因药物,缩短与针对白种人相关研究间的差距。

   
    徐立之本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主席、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

   
    鶷佳之下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主席、日本东京大学教授

   
    艾瑞克·兰德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负责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陈竺中科院副院长、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
   
    摘自 文汇报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人类基因组|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