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点评今年诺贝尔科学奖

【字体: 时间:2002年10月11日 来源:

编辑推荐:

  

  [AD340X300]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分别于本月7日、8日和9日揭晓,新华社记者分别就这些获奖领域的研究成果采访了有关中国专家。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了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律。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翟中和认为,这两项成果在理论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获得诺贝尔奖是“理所当然”的。
   
    翟中和说,此次三位获奖科学家的最大贡献就是将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和一般性衰老死亡区分开来,证明了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必然性;其次,通过对线虫的研究将基因分析与细胞的分裂、分化以及器官的发育联系起来,提出在器官发育过程中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是由一系列基因控制的。另外,“程序性细胞死亡”机理为艾滋病、肿瘤和癌症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寻找新方法的可能,将在人类战胜疾病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里卡尔多·贾科尼和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因“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而获得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科院院士、粒子物理与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解释道,戴维斯的贡献在于利用他的新型探测器首次捕获到了来自太阳的中微子,而小柴昌俊利用位于日本神冈町地下的中微子探测装置探测到的一次遥远超新星爆发过程中释放出的中微子,进一步证实了戴维斯的测试结果。两人的研究成果不仅导致了“中微子天文学的诞生”,也为科学家们在中微子有无质量和中微子振荡现象等方面的研究开拓了新的科研领域。
   
    何院士认为,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宇宙中微子探测”方面的成就,将使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得到进一步重视,积极推动国内科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
   
    与此同时,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李惕碚在接受采访时说:“三位科学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研究成果而得奖,更重要的是他们利用全新的方法开辟了天体物理学的新领域。”以贾科尼的“宇宙X射线源”的发现为例,过去人们一直只能用天文望远镜对宇宙进行观测,贾科尼的发现为人类观测宇宙寻找到了新方法。这一方法不仅对揭开暗物质和黑洞等宇宙之谜提供了新途径,同时也成为研究物理领域其它诸多问题的有益借鉴。从这一点上讲,这次物理学奖的授予不但对奖项得主的意义重大,而且对整个物理学界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发明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法”的美国科学家约翰·分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发明“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法”的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荣获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卞则梁就此对记者发表评论说,以前生物学界无法对DNA和蛋白质这样的生物大分子结构进行准确测量,这次获奖的“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法”不仅可以准确测量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而且可以进一步揭示各种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构成和“DNA”分子内核糖核酸的构成及序列结构。这对人类疾病治疗方面的意义重大。
   
    另外,卞则梁认为此次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大大促进了化学界和生物学界的学科交叉,使化学领域的一些分析方法,如质谱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法在生物领域得到很好的利用,这对生物领域分子结构的测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来源:新华社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诺贝尔|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