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学术腐败,还科研一片净土

【字体: 时间:2001年09月11日 来源:

编辑推荐:

  

  

    从剽窃论文的上海“吴黎明事件”到虚假浮夸的“基因皇后”陈晓宁,从盲目攀比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到院士候选人打广告……近年来,屡屡曝光的信息正越发引起人们对科学这片“净土”的关注,人们纷纷呼吁:蔓延在科技界的这股浮躁之风乃至学术腐败必须及时遏制,否则将严重侵蚀科技界的健康肌体,成为科教兴国的绊脚石。

    遏制学术腐败,还科研一片净土。近来,从科技界到新闻界,从中科院学部到广大院士和科学家,这样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一场前所未有的“反腐风暴”席卷整个中国科技界。

    中科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张弥曼说,当前科技界“丢出一把米,马上就要鸡下蛋”的做法非常普遍,导致一些人练就一身“写的文章比读的文章还多的神功”,成果不多而浮夸现象却非常严重。诸如此类,对青年科技人员的影响非常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供的材料表明,申请项目过程中弄虚作假、剽窃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滥用科学基金等事例的绝对量在增加,更有甚者,还曾有人伪造论文检索证明,将实际收录论文数由1篇夸大为7篇。

    浮躁之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科研水平和科技竞争力,数量和速度成为少数科技人员的追求。尽管我国每年的科研成果数以万计,但是原创性重大成果却很少,从而导致我国自然科学一等奖、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几年空缺。

    浮躁乃至学术腐败为何屡屡发生?权威人士分析,一是部分科技工作者在不良社会环境面前不能洁身自好,自身科学精神失落和道德修养缺失;二是科研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缺乏合理的科学评估体系和办法,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缺乏学术民主和学术争鸣的氛围等等。

    日前,南京大学16位中青年学者发出“以德治学”的倡议。他们呼吁做学问要树立精品意识,并建议采取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导师负责制和匿名评审制、培养特长教授等措施来保护和鼓励多出精品。中科院日前举行的座谈会上,海外评审专家也提出,在今后的评审中建议加强保密性,以使评价更能公平公正。

    远离学术腐败,既需要学者的诚实严谨,也要有科学的管理和监督体制。科技史专家李佩珊认为,探讨一种有效的制度约束应是当前重提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问题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遗憾的是,迄今仍然没有相关政策或法律出台,以致对某些人的不轨行为一直停留在纸面声讨和旧事重提上,对越轨者不能给予真正有力的打击,对道德堕落和学风腐败现象显得难有作为。

    中科院院士梁栋材认为,最重要、也是目前最切实可行的是建立能公开批评的、公开争论的监督、制约机制。我们缺乏这些体系,缺乏对违反科学道德事件曝光的体系,讲面子,手下留情。对违反科学道德的事件就更应该曝光,这对于其本人是教育,对别人也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一些学者还从改进科研评议制度的角度提出建议,为使更多学者沉下心来醉心学问,就要避免评估检查过多、过滥。

    据悉,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正在讨论制定“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自律准则”,并且准备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后,提交明年的院士全体大会通过,正式成为院士行为准则。

    学术腐败现象尽管不是科技界的主流,但如不及早纠正,将会毒化健康的学术空气和科技创新环境,甚至影响几代人的成长。专家们特别强调,对于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力戒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要甘于寂寞,沉在科学研究之中,要经受得起考验。科学有自身固有规律,每一个新的发现都是艰难的。伟大的科学家都是沉醉其中,并且奉献终生。这也是科学界应当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讨论还在继续,认识也越来越清晰,人们衷心希望,中国科技界能勇于直面现实,迎接挑战,进一步肩负起科教兴国的重任,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新闻背景:近年科技界道德建设大事记

    针对屡屡发生的科学丑闻乃至学术腐败现象,近年来,我国科技界加大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以为科技发展营造一个良好氛围。

    以下是近年来发生在科技道德建设领域的几件大事。

    1996年12月9日,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中国工程院主席团联合向两院院士发出倡议:两院院士不仅要作物质文明建设的先锋,也要当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率。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和中国工程院主席团为此决定,分别设立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以指导并推动两院院士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1997年6月,工程院主席团专门成立了以潘家铮、侯祥麟院士为正、副主任的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以加强增选工作中的学风道德规范和学部的精神文明建设。主席团要求全体工程院院士在增选工作中,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遵守有关规定和行为规范。同一年,中科院也成立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

    1998年1月,中国科学院宣布设立160万元的精神文明建设基金,这是继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成立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项重要措施。

    1999年2月1日,102个全国性学会、231家科技期刊代表在京郑重签署《科技期刊道德公约》,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把科技界的偷、抄、编、造等科学丑陋现象彻底清除。

    2000年6月7日,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全体院士会议上,表决通过中国工程院章程修订案,修改后的章程在工程院的职能和任务条款中增加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先进科学文化,维护科学道德尊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内容。

    2000年5月2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宣布,一位研究员因为存在弄虚作假等学风不端行为受到严肃查处。这位科技人员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书中虚报了《SCI》收录论文数。根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这位科技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撤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取消其4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资格。

    2001年8月,科技界学风问题、院士自律问题受到媒体关注。科技界引发讨论。中国科学院加紧制定《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自律准则》。(李斌 张景勇)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