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物钟预先设定为24-小时循环模式

【字体: 时间:2001年12月26日 来源:

编辑推荐:

  

  

Bio Online 2001年12月24日休斯顿消息:人体生物钟无法适应非24小时长度的昼夜节律。对宇航员、跨国旅行者,以及轮班工作者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Kenneth Wright博士是美国国家太空生物医学研究所(National Space Bio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NSBRI)下属人类行为研究小组(human performance team)的成员之一。他说,由于航天飞机轨道的原因,宇航员们的一天往往不足24小时,许多宇航员都有睡眠障碍。在地面上需要睡7~8小时睡眠的宇航员们在太空往往只能睡6个小时,从而很容易因疲劳和困顿而引发事故。Wright博士说,能够适应不同的昼夜长度对于宇航任务的成功极为关键。Wright博士现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任教,同时也是波士顿Brigham and Women医院(BWH)睡眠医学部开展的抗疲劳研究项目的负责人。

美国国家太空生物医学研究所(NSBRI) 和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 NASA)资助Wright博士及其同事进行研究,希望能发现在23.5-, 24-, 24.6- 小时/天的情况下,人体的生物钟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太空中往往是23.5小时为一天,探索火星的宇航员们将会以24.65小时为一天。

褪黑激素是人体内的一种自然激素,它能调节机体睡眠活动。在正常的白天/黑夜睡眠循环中,褪黑激素水平在睡前会持续升高两小时,以提示身体进入睡眠状态。褪黑激素在睡眠期间具有高水平,白天时则保持低水平。因为太空船中光线暗淡,所以受试者在实验中所处的环境光线只相当于微弱的蜡烛光。所有受试群体都有固定的工作/休息时刻表。根据褪黑激素水平来判断受试者对变更的昼夜长度的适应性。实验结果发表在2001年11月20日出版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光线是人体生物钟最有力的诱发因素。实验发现,一天长度为24小时的受试者即使是在微弱的光照下也能保持正常睡眠所需的合适的褪黑激素循环。他们的生物钟十分准时。一天长于或短于24小时的受试者则表现相反。

在另外一些群体中,褪黑激素水平失去了正常的循环过程。受试者清醒时激素维持高水平,当他们试图睡觉时激素水平却降低了。从而使得他们很难按照作息表来休息。

褪黑激素循环障碍发生在倒时差时,在夜班工作者中也十分常见。Wright博士说,事实上,一天时间变短的宇航员们也相当于在太空中不停地倒时差。

NSBRI的人类行为研究小组正试图发现一种补救措施,或是对抗疗法,以帮助人们适应变化的昼夜长度。对准备进行近地轨道外太空探险任务的宇航员来说,这一措施十分重要。同时,它在地面上的适用范围也很广。除了倒时差的人和轮班工作者外,这一措施对某些睡眠节律紊乱的人也将很有帮助。

Wright博士说,患有深度睡眠时相综合征的病人在下午5点以后很难保持清醒,但是往往又有早醒现象。另外一种睡眠紊乱症则与此相反,患此症的病人在第二天凌晨才能入睡,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到来时又很难醒过来。如果对这些病人进行调整生物钟的治疗,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将会大大得到改善。

这项研究是美国国家太空生物医学研究所进行的长时间太空飞行相关的健康状况检查研究的一部分。在与太空环境类似的地面环境中,同时还进行着包括肌肉消耗、骨质流失、辐射照射等其它方面的实验。

 

(基因潮)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生物钟|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