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繁荣的科学”古生物学后继乏人

【字体: 时间:2001年01月16日 来源:

编辑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学锋)“拿出这么大篇幅来剖析中国一门学科领域,对于权威的《科学》杂志还是头一回”。今天上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朱敏说,中国古生物学研究正引起世界的关注。

  中国古生物学研究引起世界的关注  

  周末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在“新闻焦点”专栏,破天荒地以长达9页的篇幅发表5篇文章,分析中国古生物学的成功秘笈。当时接受《科学》采访的中科院院士吴新智介绍,近年来,我国古生物学专家在《科学》和《自然》上发表论文几十篇,“是我国在这两个杂志上发表论文最多的学科”。《科学》称,“中国科学家发现和研究的精美化石,为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史书增添了新的篇章”,辽西鸟类研究、云南澄江古动物群更是对全世界的贡献。文章认为,古生物学已成为中国最繁荣的科学之一。“如果不算古生物学论文,中国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的论文将少得可怜”。朱敏说。

  然而,这样一个学术上异常繁荣的学科,正面临着人才断档危机,“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未来十年中国古生物学研究将出现大滑坡”。朱敏称。

  大学里面居然没有古生物学专业  

  在美国,古生物学被确定为供全校学习的公共课,而在中国,《科学》记者吃惊地写道:“大学里面居然没有古生物学专业”。朱敏介绍,大学里的古生物学专业,都已被合并到地质学专业,学生微乎其微。古生物学所有4名中科院院士,但今年报考该所博士生的考生,只有两人,“即使全部录取,也是两个院士带一个博士”。《科学》把中国在古生物学领域取得的长足进步,归功于一批三十多岁的年轻科研人员,而朱敏称,这批人之后已经出现人才断档,“这是个危险的信号,我们可能难以继续近年来的学术繁荣”。

  “职业收益”低是人才断档的主要原因  

  吴新智院士近15年来带的学生中,只有两个回国,“所里有10个博士生,却只能共用一台计算机”。吴院士认为,人才断档已成为众多专业学科共同面临的难题。

  正在进行的全国研究生考试证实了吴院士的判断。考生报考的学科相当集中,法学、经济学录取比例为五选一,农学、理学、工学、哲学等却是两个人取一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等6个单位无考生报考,海洋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3个一级学科无人报考,最近两年成果不断的航空领域,也仍然后继乏人。

  法学、经济学的热和专业科学的冷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通讯认为,这反映了市场对人才的短期选择,它更偏重“职业收益”,哪个领域现在赚钱,报的人就多。专业科学由于“职业收益”低,受到冷落在所难免,而从一个国家的人才格局来看,这必将导致新的人才失衡,使近年来方兴未艾的基础科学研究跌入“人才黑洞”。


——摘自《北京晚报》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