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在京召开

【字体: 时间:2000年06月20日 来源:

编辑推荐:

  

      中科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在京召开。其中生物学部学术报告会会场座无虚席。
    生物学部的学术报告特别吸引人之处在于“人类基因组研究”———近来全世界都关注的一个重大科研项目。孔祥复院士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及展望”,张春霆院士的“生物信息学的现状与展望”,人们希望能从这些学术报告中更多地了解人类基因组,了解这项研究。“人类基因组研究能为我们带来什么?”“今后能不能利用基因药物、基因疗法攻克现在的顽症?”“通过对人体基因的研究,我们都能长寿吗?”“科学家会不会利用拼接、组合DNA造出新生命?”现在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进入了尾声,人们更关心的是人类基因组研究将为我们带来些什么?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就此,记者在两院院士会的会上、会下进行了一系列采访。
    用基因药物治病
    人类基因组研究是一项基础性的研究,有科学家把基因组图谱看成是指路图,类似于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也有科学家把基因组图谱比作字典;但不论是从哪个角度去阐释,人类对自身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其应用前景都是相当广阔的,尤其是在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延长寿命等方面。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主任陈竺院士认为,人类10万个基因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染色体位置被阐明后,将成为医学和生物制药产业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泉。从目前研究来看,一些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癌症等都与基因有关,依据已知的基因序列和功能,找出这些基因并针对相应的靶位进行药物筛选,甚至基于已有的基因知识来设计新药。基因药物将成为21世纪医药中的一支新锐。也正因此,各大生物医药公司对于基因的争夺才日趋白热化。
    基因检测疾病隐患
    基因研究不仅能够为筛选和设计新药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利用基因进行检测和治疗提供了可能。由于现在了解的主要疾病大多不是单基因疾病,而具有不同基因序列的人对不同的疾病会有不同的敏感性,比如,有同样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人,对同一种病的易感性会非常的不一样,都是吸烟人群,有人就易患肺癌,有人却不易。医生会根据各人不同的基因序列给予指导,因人而异地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最大可能地预防疾病。
    据悉,从今年6月起,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将采用陕西超群公司的基因芯片,对育龄人群和胎儿进行检测,快速诊断被测对象是否带有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该公司将在10个省市建立10个基因芯片检测技术中心,有关人士预计两年内这一技术可在中国普及。
    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所长柯林斯博士说,今后10年内,基因检验将成为预测个体对疾病敏感性的例行手段。
    50年内,以基因组学为基础的综合卫生保健在美国将成为平常事,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预防疾病,并设计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法。人类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之后,科学家们将深入认识各种疾病基因,以及这些基因同其它基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在2010—2020年间,基因疗法将成为一种普通的治疗方法,至少对一小部分疾病来说是这样。
    带着自己的基因组图谱去看病
    科学家们认为,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任意挑出两个人,他们的基因序列99.9%以上是相同的。不同种族、不同个体间基因序列的差异不到0.1%,但正是极少数基因上的序列差别,形成了地球上千差万别的芸芸众生。
    也许30—40年以后,如果你去看病,医生会问你是否带上了自己的基因图谱档案,你也会质疑医生是否具有解读某种级别的个人基因图谱的资格。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于军教授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或许在一二十年后,基因组测序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就能降低到个人可以接受的程度。届时,医生可根据这些信息对某些疾病作出正确的基因诊断和预测某些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进而对患者实施基因治疗和生活指导等。
    活到100岁不成问题
    随着基因和基因组研究的进展,许多疾病在发作之前就能在分子水平上得到治疗,对人类“衰老基因”和“长寿基因”的详细了解也将激发人类为增加自己寿命而努力。
    目前,一些国家的人口平均寿命已突破80岁,中国也突破了70岁。柯林斯预测说,到20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将达到90—95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巴德年教授则说,再过20年人类有望攻克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可望得到有效防治,在2020—2030年间,可能出现人口平均寿命突破100岁的国家。
    挑战生命伦理学
    去年,美国发现的益智基因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人都希望自己、希望下一代更聪明,能否通过基因修改而使自己更聪明,甚至干脆就凭空制造出一个聪明的新生命。这种想法很可能在若干年后变为现实,科学家们或许能够将DNA碱基连在一起,生成基因和基因组。
    柯林斯说,如果创造出的基因组能够在其周围制造出细胞,生成的细胞又能够可靠地增殖,那么就有可能凭空制造出全新的生命。我们可以想见,由此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绝不会比克隆少。同时,由于个人的基因序列成为每个人最基本的生理隐私,什么人有权利获知就会成为一个法律和伦理问题。而对某类疾病易感的人群,是否出现基于基因序列的歧视,也成为生命伦理学家们关注的一个新课题。随着遗传信息爆炸式的增长,其双刃剑的色彩将愈发浓厚。在伦理和法律层面上认识基因,将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今天的基因组计划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知名专家、美国塞莱拉公司首席科学家范特教授说的一句话是最好的答案:“破译基因组密码的意义就如同在刚发现电的那个时代,没有人能想像出个人电脑、互联网一样。”未来是难以预料的,但它已经越来越多地掌握在了人类自己的手中。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