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艾滋病毒 发展基因治疗

【字体: 时间:2000年12月11日 来源:

编辑推荐:

  

  

对艾滋病毒从细胞膜到细胞核的过程的逐渐了解可以帮助研究者们设计出各种疾病的更好的基因治疗载体。在20世纪90年代初,基因工程师就使用不能感染非分裂细胞的小鼠反转录病毒,作为基因转运载体。尽管他们形成了反转录病毒基因组,并且赋予其感染基因治疗的首要目标的非分裂细胞的能力,这种载体在实验中不断失败。

日内瓦大学研究HIV并且对研制基因治疗载体同样感兴趣的Didier Trono,认为如果可以了解HIV是如何感染非分裂细胞的,就可能可以将小鼠的反转录病毒改造成这样。但是由于HIV核转移的复杂性,Trono开始怀疑这一途径。他回想到:“那时我们正在研究核转移的过程,并且说:‘天呀!在那里有核基质,有Vpr,似乎还有其它成分,这些复合物相当复杂,我们怎么可以仅仅加上一个核定位信号就期望可以起作用呢?’”然而,在与加州Salk生物学研究所的Luigi Naldini和Inder Verma进行的合作中,Trono决定利用HIV自身作为载体。他们假设改造HIV以去除其引起疾病的能力,从而可以利用HIV将基因转移到细胞核中的能力。

这一大胆的假设获得了成功,研制出了新型的非分裂细胞基因治疗载体(见Science, 12 April 1996, p.263)。进一步对最初的载体进行修饰,获得了更安全和更有效的载体,并且已经开始显示其临床前景。比如,上个月在Trono的实验室开发的一种载体(名为lentiviral vector),成功地用于了患有类似帕金森氏病的猴子的治疗(见Science,27 October, p.)。随着研究者对HIV转运基因到细胞核中的机制进一步了解,不久后甚至可以出现更好的载体。巴斯德研究所的Pierre Charneau在四月份的《Cell》上介绍,将一个DNA侧翼加到Trono的最初的HIV载体上,可以大大地提供载体的效用。苏伊士德瑞士技术研究所的Ari Helenius解释说:“各种病毒是已经发展了数百万年时间的基因治疗工具。”

——摘译自12月8日《Science》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