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先天还是后天--神经科学揭秘七宗罪

【字体: 时间:2000年10月15日 来源:

编辑推荐:

  

  

  2000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世界知名的神经学家,他们的成果被誉为“人类揭开大脑奥秘的基石”,事实上,神经科学和基因科学被称为当今医学界最前沿地带。

  有趣的是,一些探索人的行为是否受先天遗传影响的科学家,借助神经科学的突破,获得了新的发现。

  婴儿象征了天真、纯洁和无瑕,他们未受到人类欲望的污染。他们的清白纯真是否是一种假相?人类的弱点来自何处?为什么正常的人类欲望会走样变形以至一发不可收拾?

  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的神职人员曾列出愤怒、贪吃、盗窃、贪财、奸淫、妄自尊大、杀人七宗罪,警告世人不要偏离救赎之道。今天,科技界也加入探讨,并为这个古老的准则带来现代的解释:“七宗罪代表了很广泛的个人特征,有相当多的遗传成分,50%来自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他们已经开始发现“原罪背后的秘密。

  -笑脸约翰

  “知道为什么采访你吗?

  “知道啊,越狱,杀人,放火之类的。这个皮肤白皙的大男孩轻描淡写地回答记者的提问,好像这一切发生在别人身上。

  “那么你有什么看法?

  “这是别人说的,他眉毛一扬,满不在乎。

  1989年9月,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一对老夫妻把一个自称汽车抛锚的陌生年轻人让进家门打电话。这个小伙子其实是一所戒备不那么严密的监狱的逃犯。让他进门的举动成为致命的错误。当他打电话叫计程车时,电视上出现了他的照片,说他是携枪的危险逃犯。医生说这种刺激足以使他发狂。惊慌的年轻人用火钳和枪托残暴地攻击谢里尔夫妇,直至二位老人命丧黄泉。

  年仅21岁的约翰·伊斯莱克以一级谋杀罪被捕。这件谋杀案之所以震惊社会,是因为从上面的采访可以看出约翰似乎对犯下的罪行毫无悔意。同样地,他回答警方的问题时也永远都是一脸的从容,不似不谙世事的小伙子,倒像是一个精明干练的外交官。

  检察官称他为“笑脸约翰。但陪审团非常严肃地看待这桩案子。尽管约翰的母亲苦苦哀求,最后他仍因一级杀人罪名成立被判处死刑。他的家人伤心欲绝。“我就是没法相信。我知道约翰偷盗、说谎,所以被关进牢里。他曾冒名盗刷信用卡,但他从来没有过暴力的记录,也从来不跟人打架,约翰的养母凯希(KatherineNorgard)回忆,“他只是个胆怯的孩子,如果遇到什么肢体冲突,他一定会躲开。

  凯希领养了约翰,此前她曾育有一女。身为辅导问题少年的心理治疗师,凯希坚信亲情和道德的教化能使每一个孩子变成均衡发展的成人。但她发现自己的养子却可能粉碎这个信念。

  为了挽救儿子的性命,凯希在约翰等待行刑期间着手寻找他犯罪背后的真相。为什么约翰与她女儿同样在爱的家庭长大,竟会变得迥然不同?凯希认为最大的差异在于她女儿能学习经验,更能接受父母的教导。虽然约翰是个可爱的孩子,但他从小就偷家人和同学的东西,从7岁起就有了学习障碍。无论是学业还是处理人际关系,他都落在同窗的后面。最糟的是,即使遇到了困难,约翰也不接受教训,这是兄妹俩最大的差异。

  -保密档案揭开凶犯遗传秘史

  凯希从领养局得到了关于约翰的保密档案。在神经心理学家托马斯·汤普生(ThomasThompson)博士的帮助下,他们在几个月内搞清了约翰·伊斯莱克的遗传史。沿着庞大的家庭族谱一直追溯到约翰的祖先。专家们上溯至五六代人,寻找他们反社会行为的征兆,例如入狱记录、攻击行为、毒瘾、卖淫等。汤普生博士研究发现这个家族的反社会行为在100多年前就发生了。从那以后这家族一直有人患精神疾病,自杀、吃药和酗酒。约翰的亲生父亲在22岁时因持枪抢劫被警察击毙。这些罪恶的历史仿佛都显现在约翰身上。

  当把约翰的血亲族谱和领养家庭族谱列成图表对照时,可以看出约翰所有的行为偏差在他的血亲中都曾出现过,这些异常行为的倾向通过基因配对传给家族的每个人。但领养家庭的族谱中就没有任何行为偏差。虽然在备受关怀和爱护的家庭中成长,约翰似乎带着暴力和反社会的遗传,就像定时炸弹一样危险。

  这些分析成为凯希委托律师上诉的主要依据。回顾约翰短暂的生活,从童年开始,偷窃、说谎、惹事生非的行为层出不穷。他的家人曾帮助他,但他似乎就是没法控制自己。

  当他谋杀谢里尔夫妇时,难道先天遗传真的战胜了后天养育吗?约翰回忆在行凶时“失去了感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做。看起来他不会吸取经验教训。他也没有我们大多数人都有的“预期焦虑———如果正常人想到违法或危险的事,其血压、脉搏或呼吸会加快或上升。但约翰不是这样,他只活在“现在,完全无视他的行为可能招致什么样的后果。

  约翰·伊斯莱克被判死刑,这件案子引起了广泛争议。6年后,亚利桑那州高等法院重新审视这项证据,并将他改判为终身监禁。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法院接受这样的结论———即被告的基因对犯罪行为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力。

  -神经科学另辟蹊径

  约翰的案例是否意味着基因决定一切?难道我们不论在何种环境下长大,不论学习到什么,都必须按照遗传规律的安排行事?他的故事无疑让我们知晓了基因的力量。但世事无绝对,这件事也没有那么单纯。

  约翰的亲生母亲嗜酒如命,在她身怀六甲时曾因酗酒直至昏迷住院。约翰确实带有祖先留下的不良遗传的缺陷,但他也患有“胎儿性酒精症候群这样的疾病,以致造成他永久的脑部损害。天生有“胎儿性酒精症候群的人记忆力和判断力比较差,他们容易冲动,不会吸取教训。相关的研究显示,此病会阻碍子宫内胎儿的脑部发育,出生后,患者无法自如地控制他们的行为。

  是“犯罪基因还是贪杯母亲的不良养育造成了约翰的转变?也许二者兼而有之。神经科学家达马索教授(Prof.AntonioDamasio)指出了脑部受损和反社会行为的关系。他通过研究多年的案例,设法了解脑部各部位,特别是额叶前部皮质与某些社会行为乃至道德的关系。他的研究显示,脑部对于我们的行为有天然的“阻断装置,但这种“阻断装置可以被破坏,“罪犯是可以先天产生的。从两个少年犯的脑部CT片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刚出生几个月就脑部受损,而且受伤部位都在额叶前部皮质,即眼窝之后鼻梁以上的部位。与约翰·伊斯莱克一样,这些人都有偷窃倾向,无视惩罚,不易结交朋友,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毫无悔意。

  约翰的基因加上他所患的“胎儿性酒精症候群引发了一种致命的情况,但对我们来说,事情也许不会如此戏剧化。

  “很多人觉得如果我们说‘遗传的影响’,就表示是命中注定的,天意如此,没办法改变。美国国家肿瘤研究中心的基因学家迪恩·哈莫(DeanHamer)说,“但基因的运作并不是这样,基因是很有张力的。它并不会‘注定’某些事,在人的一生中,基因的影响有时会显露,有时则隐藏起来。

  生命中的事件像开关一样,巧妙地控制我们的遗传倾向。邪恶的行为会视环境而开启或关闭。了解这些巧妙的诱因,或许可以决定我们是战胜它或者屈服于它。

  -血清素解开贪吃之谜

  在中古时期,贪吃也被列入“七条大罪中。美食向来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之一,但罪恶可能就源于人类自然欲望的误用,丰盛的珍馐使我们觉得新奇,菜肴的花样越多我们越觉得兴奋。如果有4种不同的食物可供选择,我们吃的分量将只比有一种选择时还多60%。

  膳食专家伍特曼博士(Dr.JudithWurtman)解释说:“许多人饮食过量并不是因为饥饿,而是他们的嘴巴渴望得到令其觉得愉快的食物。

  我们吃东西时之所以会有愉悦感,是因为食物能开启大脑内的“快乐通路,它会引出一种叫做“血清素的化学物质,很可能就是它引诱我们坠入暴食的深渊。血清素是一种神经传递物质,可以调节我们的情绪,还能告诉大脑“我吃饱了。但对于某些人来说,则永远吃不够。有些人需要更多的血清素,某些食物能促进脑部释放血清素。

  因此食物成为一种渴求,对血清素的过度需要使他们大吃特吃。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消化后会产生血清素,当血清素产生后,其情绪调节功能就会使这个人感到愉快。这正是为什么当你觉得沮丧时会想吃巧克力或奶油蛋糕,而不是水煮蔬菜。碳水化合物是食物中易消化的糖分和淀粉。我们需要它们,但摄入过量体重就会增加。伍特曼博士认为,暴食的主要诱因与压力有关,因为压力会使血清素含量下降,愤怒、烦躁、疲惫、缺少隐私和缺少放松都有同样作用。

  -上瘾倾向可以遗传

  基因在某些方面确实会影响我们,基因可以影响个人发展和人格,而且影响力比别的因素大。但人生如何发展大部分仍取决于我们自己所作的决定。

  安娜专门研究治疗上瘾行为,她知道人脑有一条“快乐通路。此通路由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控制。当我们愉悦时,多巴胺会告诉我们“记录下快乐的经验。本能会驱使我们重复此种愉悦,这本是有益于生命延续的正常机能———我们可以繁衍后代并主动寻找食物。但有人对多巴胺有依赖性,他们会做任何可以触动多巴胺按钮的事情:吸毒、性爱、赌博或购物占据了他们的生活。可怕的是,这种倾向也会遗传给下一代,就像阿拉丁的神灯一样,欲望有了自己的生命。

  -用后天培养勒住脱缰野马

  当我们探究这些误入歧途者的脑部构造时,可以发现生理构造和遗传相当程度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对这些人来说,这个发现是福音,能指引他们走向救赎之路。尽管基因可能使我们坠入罪恶深渊,但我们可以及时学习以防大厦将倾。

  凯希认为约翰并不邪恶,尽管其行为难以理解,却不能一言以蔽之“他们有邪恶的遗传”,是综合的因素造成了这个悲剧。

  研究“原罪的科学家发现,分析到最后,做人其实和足球赛很相似。如果要赢,我们需要大自然赋予的体形、敏捷、速度……但这些还不够,我们也必须学习如何遵守游戏规则,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与竞争。没有先天遗传,我们将毫无自卫能力;没有后天培养,我们就是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要赢得胜利必须二者兼备。“罪恶的诱惑可能就深植于我们的基因中,但我们可以学着去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毕竟,惟有我们才能选择自己的行为,引导自身远离诱惑,战胜自己。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