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级四面体构建八面金刚石晶体:手性基序交替的奥秘与应用

《Nature Materials》:Octo-diamond crystal of nanoscale tetrahedra with interchanging chiral motifs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5日 来源:Nature Materials 37.2

编辑推荐:

  为探究纳米级四面体自组装规律,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八面金刚石结构,揭示其形成机制与特性,拓展了纳米粒子自组装领域。

  在材料科学的微观世界里,纳米级粒子的自组装一直是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简单形状的纳米级对象,如四面体(Tetrahedron,TH),虽不能平铺空间,却能通过独特的自组装方式形成各种复杂结构。此前,科研人员已对 TH 的组装进行了诸多研究,预测了多种结构,也通过实验观察到了准晶体、低维结构等。然而,如何实现 TH 在三维(3D)空间中低体积分数有序相的出现与稳定,以及二维(2D)手性基序能否转化为 3D 结构,这些问题仍有待解答。
为了攻克这些难题,来自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Center for Functional Nanomaterials,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为纳米粒子自组装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运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通过溶剂蒸发法实现 Au TH 的 3D 组装;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组装结构的形貌;采用 X 射线断层扫描(X-ray tomography)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断层扫描(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omography,STEM tomography)技术对 TH 组装结构进行体积分析,以揭示其内部组织和粒子的空间排列;运用晶格能计算考虑范德华力(vdW forces)、静电排斥和耗尽相互作用,探究八面金刚石结构组装的起源。

研究结果如下:

  1. 八面金刚石结构的发现: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 3D 低密度八面金刚石结构,它由纳米级固态 TH 通过表面促进组装过程形成。该结构由八个子单元组成,每个子单元包含八个金(Au)TH,以四种不同取向排列。八面金刚石结构的晶胞包含 64 个 TH,体积分数约为 0.5,这是实验中观察到的最密集的金刚石胶体晶体。
  2. 结构的手性特征:此晶体由交替手性的手性双层构成,尽管整体晶体是非手性的,但表面双层会随机呈现左旋(Left Handed,LH)或右旋(Right Handed,RH)手性,从而在晶体表面产生等离子体手性光学响应(plasmonic chiroptical responses)。通过 SEM 成像和手性光学测量,证实了手性双层的手性特征与光学特征的相关性。
  3. 结构的详细解析:借助 X 射线断层扫描和 STEM 断层扫描技术,研究人员对八面金刚石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了立方晶胞和六方晶胞的晶格常数,揭示了 TH 在晶格中的四种不同取向,并阐释了其排列和相对取向的规律。此外,还发现了 TH 在双层中的旋转规则,以及这种旋转对结构对称性和手性的影响。
  4. 结构形成的机制:通过晶格能计算,研究人员探讨了八面金刚石结构形成的能量起源。发现 TH 的旋转角度取决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浓度和双层厚度,这种旋转是为了平衡各种相互作用的竞争效应。同时,实验和计算研究都表明,疏水基底上的花瓣环层对八面金刚石结构的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亲水基底则会导致形成不同的结构。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该研究成功制备出由纳米级 TH 自组装形成的八面金刚石结构,这一结构具有独特的手性特征和潜在应用价值。研究揭示了粒子 - 基底相互作用对胶体结晶的重要影响,为通过表面促进途径探索形状粒子的相形成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通过工程纳米级表面形貌诱导结构相提供了可能。这不仅拓展了纳米粒子自组装的工具盒,还有助于开发新型光学和机械超材料,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未来,研究人员可进一步探索这种结构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潜力,以及如何通过调控实验条件实现对结构的更精准控制,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