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休克蛋白反应(Heat shock protein response,HSP 反应):热休克蛋白(HSPs)是细胞在应激状态下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当细胞受到高温、氧化应激等刺激时,HSPs 会迅速表达。它们就像细胞内的 “分子伴侣”,能够帮助其他蛋白质正确折叠、组装和转运,防止蛋白质因应激而发生错误折叠和聚集,从而维持细胞内蛋白质的稳态。比如在高温环境下,细胞内原本有序的蛋白质结构可能会变得混乱,HSPs 能及时介入,引导这些蛋白质重新回到正确的折叠状态,保障细胞内的各种生理过程正常进行。
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折叠的重要场所。当内质网内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积累过多时,就会引发 UPR。UPR 会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减少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内质网内蛋白质折叠和降解的能力。打个比方,内质网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生产各种蛋白质产品。如果生产线上出现了大量残次品(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UPR 就会发出指令,暂时降低生产速度,同时加强对残次品的处理能力,保证 “工厂” 的正常运转。
线粒体应激信号(Mitochondrial stress signaling):线粒体是细胞的 “能量工厂”,负责产生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ATP)。当线粒体受到损伤或功能异常时,会触发线粒体应激信号。这一信号通路会调节线粒体的生物合成、修复和自噬等过程。例如,当线粒体的呼吸链受损,无法正常产生 ATP 时,线粒体应激信号会启动一系列反应,促进新的线粒体生成,或者对受损的线粒体进行修复和清除,以维持细胞的能量供应和正常功能。
DNA 损伤反应(DNA damage response):细胞内的 DNA 时刻面临着各种损伤的威胁,如紫外线照射、化学物质、氧化应激等。一旦 DNA 发生损伤,DNA 损伤反应就会被激活。这一反应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信号通路,对损伤的 DNA 进行修复,或者在损伤无法修复时,诱导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以避免携带错误信息的 DNA 传递给子代细胞。就像一个精密的 “遗传信息修复团队”,当发现 DNA 出现损伤时,会迅速行动,尽最大努力修复错误,保证遗传信息的准确性。
此外,慢性应激和细胞应激时释放的皮质醇(Cortisol)会对端粒酶(Telomerase)的活性产生影响。端粒(Telomere)是位于 DNA 末端的一段特殊的保护结构,就像染色体末端的 “帽子”,能够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端粒酶是一种能够延长端粒长度的酶,当端粒酶活性降低时,端粒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和修复,其长度会逐渐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