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研究针对氯氮平治疗初期心动过速问题,监测患者心率,发现其发生率高,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氯氮平相关心动过速研究解读
在精神疾病治疗领域,氯氮平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 “秘密武器”,能有效缓解三分之一对一线抗精神病药物耐药患者的阳性症状。然而,它却带着 “小脾气”,会引发诸多不良反应(ADRs),其中窦性心动过速尤为常见。想象一下,患者满心期待药物能缓解病症,却遭遇心跳过快的困扰,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心脏问题,如心肌病、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对于氯氮平诱发心动过速的发生频率、发展过程及潜在风险因素,我们知之甚少。以往研究存在样本小、测量方法和时间不统一、缺乏治疗前数据等问题,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迷雾重重。为了拨开迷雾,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探索,相关成果发表在《CNS Drugs》上。
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横断面研究,对 2017 年 3 月至 2022 年 11 月在昆士兰一家三级医院住院并开始氯氮平治疗的患者进行跟踪。他们像侦探一样,仔细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状况等人口统计学数据,以及心率(HR)、血压(BP)等身体健康指标,在患者开始服用氯氮平前 3 天及治疗滴定期间每天进行测量,最多监测 28 天。同时,记录氯氮平剂量、血浆水平和去甲氯氮平血浆水平。之后,运用 R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定义基线心动过速、治疗期间心动过速等标准,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研究结果令人惊讶。123 名患者参与研究,共收集 2901 次心率测量数据。在开始氯氮平治疗前,患者平均心率为 83.7 次 / 分钟,治疗后显著上升至 99.5 次 / 分钟。几乎所有患者(93.5%)至少有一次心率超过 100 次 / 分钟,68% 的患者连续 3 天心率超过 100 次 / 分钟(达到心动过速标准),35.8% 的患者至少有一次心率超过 120 次 / 分钟,8% 的患者持续心率超过 120 次 / 分钟 。
心动过速在氯氮平滴定早期就出现了,低剂量时呈现剂量反应效应,每日剂量在 150 - 350mg 时趋于平稳。不过,氯氮平剂量与心率之间整体并无显著相关性,而氯氮平血清水平与心率呈弱正相关,但受异常值影响,单独的氯氮平水平并不能很好地预测心率。
进一步分析发现,女性在治疗第 14 天更容易出现心动过速,吸烟与第 28 天心率变化幅度增大有关。基线心率较低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心率增加幅度更大,但这并未增加心动过速的风险。年龄、种族和 BMI 在第 14 天和第 28 天都不能预测心动过速的风险。而且,第 14 天出现心动过速是第 28 天仍心动过速的强烈预测指标。
研究人员还发现,虽然部分患者的心动过速会自发缓解,但到第 28 天,仍有 44% 的患者存在心动过速。这一结果表明,在氯氮平治疗的第一个月,密切监测心率至关重要。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在决定使用如 β - 阻滞剂或伊伐布雷定(Ivabradine)等控制心率的药物之前,观察性监测或许是合适的选择。
在讨论部分,该研究与以往研究相互印证,都表明氯氮平诱发心动过速很常见且易被临床医生忽视。与之前认为的风险因素不同,此次研究揭示了更复杂的氯氮平剂量与心动过速的关系,吸烟对心率变化的影响以及基线心率与心率增加幅度的关联也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研究的优势在于样本量大且测量系统规范,但也存在局限,如数据收集仅在住院期间、部分变量分析受限、缺乏一些关键信息等。氯氮平诱发心动过速的机制是多方面的,涉及自主神经系统、受体作用以及代谢副作用等。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重视对氯氮平治疗患者的心血管监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如对于无症状或心率未持续过高的患者可先观察,而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则需及时治疗。
总之,这项研究为氯氮平相关心动过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虽然还有很多未知等待探索,但它为后续研究和临床实践点亮了一盏明灯,有望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带来的风险。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