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威登斯菌属研究新进展:斯图亚特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stuartii)的潜在威胁与应对

《TRENDS IN Microbiology》:Providencia stuartii

【字体: 时间:2025年03月23日 来源:TRENDS IN Microbiology 14.0

编辑推荐:

  为探究普罗威登斯菌属分类及P. stuartii耐药机制,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其为多药耐药至广泛耐药菌,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在微生物的奇妙 “国度” 里,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一直是个神秘的存在。从 1904 年被发现以来,它的分类就像一团迷雾,让科研人员们困惑不已。而且,近年来,斯图亚特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stuartii)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医院感染中的 “麻烦制造者”,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揭开普罗威登斯菌属的神秘面纱,深入了解P. stuartii的特性,来自荷兰国家公共卫生与环境研究所(RIVM)传染病控制中心(CIb)的研究人员 Sandra Witteveen 和 Antoni P.A. Hendrickx 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上,这一研究对于认识普罗威登斯菌属、应对P. stuartii感染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研究人员在开展研究时,用到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基因组学技术在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普罗威登斯菌属的基因组分析,能够深入了解其分类地位以及进化关系。另外,全基因组测序技术也被用于对P. stuartii进行分型研究,该技术能够实现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全基因组 MLST(wgMLST)以及基于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cgSNP)的高分辨率分析,从而追踪细菌的传播和爆发情况。


研究结果如下:


  • 分类学与分类:普罗威登斯菌属的分类一直颇具挑战性。最初,它与变形杆菌属(Proteus)、摩根菌属(Morganella)一同被归为变形杆菌族。1904 年,Rettger 分离出了 Bacterium rettgerei,后来在 1918 年被描述。1943 年,Stuart 及其同事在美国普罗维登斯发现了 “Anaerogenic paracolon 29911”,1951 年被命名为 “Providence group”,1954 年更名为Proteus stuartii 。20 世纪 70 - 80 年代,通过 DNA - DNA 杂交研究,普罗威登斯菌属的分类得到了优化。到 2016 年和 2024 年,基于基因组研究,普罗威登斯菌属被归为肠杆菌目(Enterobacterales)摩根菌科(Morganellaceae),并确定了 11 个种,其中就包括P. stuartii。目前,在已测序的 1768 个普罗威登斯菌属基因组中,有 422 个是P. stuartii的基因组,其基因组大小为 4.42 Mb,G + C 含量平均在 41 - 47% 。

  • 耐药机制P. stuartii具有独特的耐药特性。它对氨苄青霉素和早期头孢菌素天然耐药,这是因为其产生 AmpC 型 β - 内酰胺酶。通过 arnBCADTEF 和 eptB 基因对脂多糖(LPS)进行修饰,使其对多粘菌素(如粘菌素)也具有抗性,并且还对替加环素耐药。质粒介导的耐药机制,如超广谱 β - 内酰胺酶(ESBLs)和金属 β - 内酰胺酶(MBLs),是导致P. stuartii出现多药耐药(MDR)的关键因素。位于大型 IncC 型质粒上的新德里金属 β - 内酰胺酶 - 1(NDM - 1)是P. stuartii最常见的碳青霉烯耐药机制,此外,不同质粒上的维罗纳整合子编码金属 β - 内酰胺酶(VIM)、亚胺培南酶(IMP)、苯唑西林酶(OXA)和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基因也有报道。全球范围内,医院和长期护理机构中都出现了携带获得性 MBLs 且产生 ESBL 的 MDR P. stuartii菌株引发的感染和爆发。

  • 疾病相关P. stuartii被认为是引起人类感染最常见的普罗威登斯菌属菌种。它主要导致老年患者的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UTIs),还会引发肺炎、伤口感染、菌血症和脑膜炎等疾病。P. stuartii含有编码 VI 型分泌系统、甘露糖抗性 / 变形杆菌样菌毛以及变形杆菌毒素凝集素的基因,这些基因与留置医疗设备(如导管)上的生物膜形成有关,也与 UTIs 的发生密切相关。以前,P. stuartii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感染病原体,但如今它已成为一种新兴的 MDR 至广泛耐药(XDR)的医疗相关机会致病菌,常在成年重症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被分离出来。对于 XDR 和产生碳青霉烯酶的P. stuartii感染,治疗选择非常有限,不过研究预测头孢地尔和阿维巴坦 / 氨曲南可能对其治疗有效。


研究结论表明,P. stuartii作为一种新兴的从 MDR 到 XDR 的医院感染病原体,给医疗工作者治疗感染患者带来了极大挑战,凸显了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性。这一研究不仅完善了普罗威登斯菌属的分类体系,也为临床治疗P. stuartii感染提供了理论依据。未来,科研人员需要进一步探索P. stuartii的耐药机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应对这一潜在的公共卫生威胁。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