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磁共振揭示儿童双相障碍抑郁期小脑亚区功能连接变化及意义
《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r》:Altered cerebellar subregion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nd structure in patients with pediatric bipolar depression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3月22日
来源: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r 2.4
编辑推荐:
为探究儿童双相障碍(PBD)小脑亚区变化,南昌大学研究人员研究发现 PBD 抑郁期小脑功能连接改变,有重要意义。
为了探究儿童双相障碍(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PBD)患者小脑亚区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从而进一步探究小脑在 PBD 中的具体作用,研究人员使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开展研究。该研究纳入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门诊的 48 例处于抑郁期的儿童双相障碍患者,同时从社区选取了 22 名性别、年龄、利手和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s)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都接受了 3.0T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扫描,并完成了临床量表评估,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研究人员依据 SUIT 模板将小脑划分为 34 个不同亚区(右侧 17 个、左侧 17 个),并将其设定为种子点来进行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分析。对于分类变量,研究人员采用卡方检验评估组间差异;对于连续变量,则使用两样本 t 检验进行比较;同时还分析了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与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处于抑郁期的 PBD 患者小脑左叶 I-IV 与枕下叶(Occipital_Inf_L)、小脑蚓部 VIIIa 和 VIIIb 之间的功能连接降低;小脑蚓部 VI 与左侧眶额下回(Frontal_Inf_Orb_L)以及右侧小脑 Crus 1 之间的功能连接减弱;左侧小脑 Crus I 与齿状核之间的功能连接减少;小脑蚓部 VIIIa 与左侧额上回之间的功能连接下降;右侧小脑 IX 叶与右侧舌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变弱;左侧齿状核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左侧舌回之间的功能连接降低;左侧顶核与右侧小脑 X 之间的功能连接也有所降低。这表明,PBD 患者抑郁期小脑各亚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发生了改变,意味着小脑参与了 PBD 的中枢神经重组过程。这一发现对于理解 PBD 的中枢机制,以及未来开发相关诊断和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生物通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